求医网信息
南阳医科大学第五医院新生儿科唐震主任介绍,孩子于11月5日37+2周剖腹产出生,体重3.2公斤。 出生后不久,婴儿逐渐出现呼吸急促、出白沫、口唇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被紧急转入医院新生儿科。 “我们立即进行了全面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两侧鼻插管氧疗和抗感染治疗。”
接受咨询和治疗后,孩子的呼吸血氧有所改善,但胸部X光检查效果不佳。 考虑是严重宫内感染。 细菌感染指标升高。 病情逐渐恶化。 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加重。 再次考虑进行胸部X光检查。 可疑少量气胸。
立即向医院报告并按程序启动多学科会诊。 经会诊,胸心血管外科蔡庆勇主任医师建议完善肺部CT。 肺部CT显示纵隔气肿,再次请心胸科医生会诊。 会诊后告知目前血氧水平维持在95%以上,不建议纵隔切开引流。 关注患者呼吸血氧状况,必要时完成纵隔气肿切开术。 开放引流并继续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新生儿科团队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进展。 6日晚,孩子出现胸闷、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 他们改进了胸部X光检查,认为肺气肿已经恶化。 重复心脏彩超显示肺动脉高压,上肢和下肢有明显的血氧饱和度。 由于饱和度的差异求医网报道,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蔡庆勇建议改进纵隔气肿切开引流术。
7日凌晨,新生儿科、胸心外科、超声科、手术室等科室通力协作,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完成了新生儿抢救经剑突纵隔切开引流术。 手术后,孩子呼吸状况改善,上下肢血氧饱和度升高并保持一致。 复查心脏彩超,纵隔气肿较前减轻。 复查了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状况有所改善。 术后继续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并加强抗感染治疗。 目前,孩子病情稳定,已脱离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