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 它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 在相应的天人理论指导下,将药贴直接贴敷于穴位,通过穴位、经络作用于脏腑器官,从而刺激、调整机体。 内在的生理功能,发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天灸疗法是将经络流时疗法与中医特色和具体中药特点相结合,借助特定腧穴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 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清初张鲁的《张氏一通》都系统地介绍了用艾灸疗法治疗疟疾、哮喘等疾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疗效满意。
为什么选择三伏天来灸药
根据中医“夏治冬病、冬防冬病”、“午流适时开穴”的中医理论,一天中艾灸的时间多选择在“三伏天”。夏季为“三九”,冬季为“三九”。 故称“三伏灸”、“三九灸”。
中医《内经》认为,天人合一。 古人认为夏至“阳气之极,阴气之始”。 自然界如此,人体亦如此。 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生物的阳气,春生、夏盛、秋收、冬藏。 由于自然界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求医网,人体的阳气也在夏季达到最高水平。
三伏天往往是夏季最热的时候,阳气最活跃的时候,人体皮肤松弛,毛孔扩张,这样药物更容易渗入皮肤,刺激穴位,使药力发挥作用。直达患处,充分发挥旺盛阳气,疏通肌肤。 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祛病强身,治愈或缓解“冬病”。
同时三伏天属庚日,属金,属大肠。 大肠和肺分在外面和里面。 此外,还精心挑选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功能的膀胱经、督脉穴位进行敷贴。 具有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祛病强身的功效。
艾灸疗法的治疗效果
现代实验研究证实,天酒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皮质醇明显升高。 穴位贴敷药物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的吸收代谢,影响肺部相关理化受体,直接或间接调节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反应能力,增强抗病能力。 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虚弱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有效。
天灸贴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1.涂抹后第二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
2.用药当天不要吃生冷、油腻、过咸、辛辣的食物,尤其不要喝冷饮或吃冰镇食物。
3.涂抹后,皮肤会感到灼热。 由于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以皮肤感觉和耐受性作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
4.使用后皮肤出现潮红属正常现象。 严重时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轻刺激。 若涂抹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伤口,避免抓伤感染。 出现泡沫时,涂抹烧伤药膏或来医院治疗,不要吃容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肉、花生、芋头以及鱼、虾、生鸡肉等易化脓的食物。过敏。
5、皮肤过敏者可涂抹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治疗。
6、坚持每日灸药治疗(三伏灸、三九灸每年都要施药,中间不能间断),这对巩固疗效、增强疗效十分有利。身体机能和抗病能力。
7、天灸灸禁忌人群:①孕妇、婴儿; ②正在经期且经血量较多的人; ③过敏体质较重的人; ④皮肤起水泡、疖肿、破损的人; 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⑦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精神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三伏天灸膏系列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普通感冒等;
妇产科疾病——防治痛经、宫寒、月经不调等寒性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
运动系统疼痛综合症——颈椎病、肩周炎、腰痛等;
小儿疾病——调节免疫力、增强体质、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嗽、体弱易感冒、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出汗等。
2023三伏天艾灸贴时间
7月4次、8月1次
伏前灸:2023年7月1日,星期六,农历五月十四
第一次艾灸: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农历五月二十四
中府灸:2023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初四、五日
强化艾灸:2023年7月31日 农历6月14日星期一
艾灸结束:2023年8月10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星期四
本文作者:李祥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