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除了手术、放疗或化疗外,还有靶向药物治疗,通过与癌症发展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相互作用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人们对靶向耐药性有哪些误解?
1.癌痛是耐药性的出现
癌症疼痛不能等同于耐药性。 癌痛是癌症本身引起的症状,也可能是疾病进展或治疗的因素; 耐药性是指癌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减弱或完全无效,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没有效果。 癌痛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癌症本身;二是癌症本身。 一是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疼痛,包括治疗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另一种是与癌症无关的疼痛,包括神经性疼痛、感染、炎症等。 疼痛是由于肿瘤压迫、侵蚀或破坏周围组织的神经和血管而引起的; 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也会引起疼痛; 当发生远处转移,如骨、盆腔、肝脏等转移时,就意味着癌症已经进展。 还需要考虑耐药性。
2.靶向耐药后,增加剂量
加大剂量仍会产生耐药性; 过度使用靶向药物会加重不良反应,降低生活质量。 对于ALK融合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增加靶向药物的剂量确实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出现耐药性后,再次增加剂量的好处并不大。
3、第一代药耐药后求医网资讯,先用第二代药,再用第三代药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药物是依次服用的,这是一个误区。 目前已明确第一代靶向药物耐药的原因是T790M突变,二代药物无法缓解; 第三代靶向药物应选择针对T790M突变的靶向药物,如阿米替尼、奥希替尼等。
4、癌胚抗原升高意味着耐药
癌胚抗原升高并不代表对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 癌胚抗原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检测癌症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癌胚抗原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如炎症反应、肿瘤扩散或复发等,因此癌胚抗原的升高与耐药性并无直接关系。 肿瘤标志物升高时无需担心,1~2个月后可再次检测。
温馨提示
为了能够判断靶向药物是否产生耐药性,需要再次做基因检测,根据突起情况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以肺癌患者为例,当出现T790M突变时,可选择第三代靶向药物; 当出现MET扩增时,可以选择MET扩增抑制剂,但具体情况需要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