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催化下,“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用户习惯、医生习惯的改变以及更多支持政策的落地,这一新业态已然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当政府、医院与平台形成合力,擦亮以健康为导向的医疗属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释放技术带来的健康红利。
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效能效率,延展医疗服务的疆域,引领医疗服务迈向更高水平发展。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此举将推动中国医疗健康发展提速。如何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逐渐进入百姓生活中,给百姓就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该领域的参与主体多、涉及领域广,也存在隐私安全风险高和医疗质量如何有效监管等诸多问题。“互联网+医疗健康”给百姓带来便捷的同时,看病的时间和费用等成本也会随之降下来。而针对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互联网+医疗健康”可以提供复诊医疗服务。多举措鼓励“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互联网+医疗健康”有何发展趋势?当前环境下,医疗企业真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了吗?“我非常期待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创新能让患者加入到整个医疗过程中,使患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陈秋霖表示,当前的医疗体系还是以医疗机构、以供方为中心,患者的参与感不足,而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方式,患者也许可以参与这个过程,“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互联网重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体现,希望业界人士能够推动这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