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军区医院运用“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为海港区计划生育专项扶持家庭提供家庭医生和远程监护设备。 患者的健康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医院平台,方便家庭医生及时为患者检查。 形成“家庭医生+大数据”的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图为4月19日,医院医护人员查看患者相关信息。
曹健雄 摄(人民视觉)
近日,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推出了高品质的“云看诊”服务。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医疗”,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通过屏幕“陪伴”。
图为4月7日,该院重症监护室病房正在推出“云探视”服务,通过手机视频帮助肌无力等重症患者与家人“团聚”。
人民视觉 胡跃健 摄
远程会诊、在线复诊、预约就诊、移动支付……随着“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不断延伸,群众看病更加便捷,极大增强了群众就医意识。医疗方面的收获。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 特别是COVID-19疫情之后,在线医疗服务遍地开花,多部门出台政策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行业如何共同构建数字医疗生态系统? 日前,鼎香园·鼎香医生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上海召开,医疗健康领域人士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趋势:在发展中标准化,在标准化中发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特殊的全民健康教育,给广大患者和医生带来了强制性的互联网医疗体验。” 中国社科院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林表示,经过这场战斗,患者、公众以及医生和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认识到互联网医疗非常重要。有价值的。 疫情加速我国互联网医疗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在陈秋林看来,当前互联网医疗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政策更关注医保准入、首诊禁止、处方药网上销售、数据产权与安全、医生多点执业等问题;从行业角度来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婴儿期,一些互联网医院就是‘为了应对’而建立的”。
“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健康’一定会发展。当互联网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时,不可能存在一个叫医疗健康的禁区。” 陈秋林表示,但由于医疗的特殊性,互联网医疗领域注定是一个监管严格的领域,因为医疗必须是一个全程监管、全程追溯、责任追溯的过程。
在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甜甜看来求医网报道,大监管时代的到来是一件好事,可以让行业发展更加规范、走得更远。
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陈秋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创新中规范,在标准化中创新,建议各方依法依规,规范创新。
在合规方面,陈秋林解释说,互联网平台要遵循医疗发展规律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产品标准化,顺应医改方向,防止线下问题走向线上; 而医疗机构必须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互联网医院并不是简单地将医疗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重塑运营体系。 互联网医院的运营也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要充分理解平台经济的机制。
在规范创新方面,陈秋林指出,互联网医疗领域还没有定型,很多东西还在探索中,还需要不断的模式创新。
“互联网医疗是线下医疗的补充和延伸,可以更好地实现诊前、诊后服务,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延伸医患沟通渠道,帮助医患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更全面地认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并给予适当的定价,鼓励和调动医院和医生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使其可持续发展。 他说,“另一方面,关键是不断的制度创新。” 用好试点政策,大胆探索并推动重点问题突破,同时加强监管监管创新。
方向:整合共建健康产业生态圈
陈秋林强调,“互联网+医疗健康”不仅仅是互联网诊疗,还包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医药医保、教育、科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目前健康领域的发展还不够,预计互联网医疗将与物联网、人工智能更加深度融合未来,垂直整合到前端,与相关产业链形成生态圈。”
整合构建健康产业生态圈也是业界的心愿。 “与普通互联网不同,我们一直将自己定义为工业互联网。” 李甜甜表示,工业互联网连接产业,促进产业与产业、产业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在当今这样一个融合的时代,我们希望与行业深度融合,与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系统,让这个生态系统更加良性、健康。”
阿斯利康中国总裁王雷表示,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共建离不开政府、行业、学校、医院等多方的合作。 “在行业里,我们越来越相信大家不是互相竞争,行业应该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融合发展。”
“此外,我们非常重视学校,大学的研发能力可以赋能产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王雷表示,“同时我们希望各种产业创新能够在医院落地,助力临床发展,医院本身也是创新。在一个很多医生在转化成果的地方,不仅仅是临床落地,非常令人兴奋。”
王雷强调,打造健康产业生态圈,首先要想清楚患者的利益,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看患者是否满意、能否接受。 同时,还要关注医疗机构的效率。 如果这两方面结合得好,这样的生态系统就会有生命力。
前景:互联网促进以患者为中心
在医疗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争论的问题——是以患者为中心还是以医生为中心?
“医疗服务有提供者和接受者。回到医疗服务的本质,谁是接受者?我们认为是病人。” 丁香园副总裁褚阳认为,无论是器械还是药物,最终受益的是患者。 “如果你从小的角度看谁是中心,你可能会觉得以医生为中心并没有什么错,以患者为中心也没有什么错。但如果你看整个医疗健康生态,我会更倾向于以患者为中心。”
当前环境下,医疗企业是否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 对此,王雷坦言,目前离“以患者为中心”还有一段距离,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医生身上。 在实践中,商业目标与患者利益之间存在矛盾。 “企业做选择的时候,只能以患者为中心,利益至上,不符合患者利益的直接否决,才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
“我非常期待中国的互联网创新能够让患者参与整个医疗过程,让患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 陈秋林表示,目前的医疗体系仍然以医疗机构和提供者为中心,患者的参与意识不足,而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患者或许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是互联网重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体现,希望业内人士能够推动这样的工作。” (记者王美华)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