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从组方配伍看中医思维对呼吸道病毒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内科临床思维)呼吸道常用中药,

编辑:微商网      来源:微商网     

2024-06-13 04:12:07 

 

  本文作者:北京市海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红宇

呼吸道病毒感染一般发病急、潜伏期短、流传快、波及人群广,临床上也缺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特别当前病毒变异快、各种病毒共同发病、混合感染已成常态,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连花清瘟为例,自上市以来开展多项高质量研究,发表SCI文章120余篇, 34次列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防治流感、禽流感、上感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方案、指南共识推荐。从中医思维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其组方配伍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智慧与精髓,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其良好临床疗效背后的真正原因。

  中医思维遵循“理法方药”的原则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是临床疗效的保障

在中医思维中,“理”指的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以及对病因、病机、病性的深入剖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理”的基础上,中医思维进一步确立“法”。这里的“法”指的是根据病情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以“法”统“方”则是将治疗法则具体落实到组方中,制定出符合治疗法则的方剂,从而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以“方”选药是最后一步,在这一过程中,中医思维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的特性,通过巧妙的配伍和组合,使方剂能够充实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环环相扣的理念,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深刻性和实践的灵活性。连花清瘟这一现象级中药,不但在感冒、流感、新冠等各类病毒感染性呼吸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理-法-方-药”的中医思维在现代药物研发中的乐成应用案例。

外感温病之“理”:感冒、流感、新冠等以发热、咽痛为主要临床体现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均属于中医外感温病的范畴,其发病往往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的特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具有先犯肺之气络,影响气道,易致肺“换气转血”功能失常导致病情迅速加重的肺疫病变特点。

连花清瘟之法:连花清瘟组方是创建肺疫证治规律指导肺疫-病毒类呼吸系统感染病防治研制而成。根据外感温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基于文献挖掘、大数据分析、临床经验荟萃制定组方。创新性提出“积极干预,整体调节”的治法。

连花清瘟之方:在“积极干预,整体调节”的治法指导下以《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与《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为基础方,卫气同治,表里双解;汲取明代吴又可《瘟疫论》用大黄的经验,先证用药、截断病势;创新性加清肺化瘀、补诸不敷的入红景天与广藿香整体调节、多靶点治疗。

连花清瘟之药:从配伍的角度来看,连花清瘟的组方药物配伍合理,各种药物相互协同,既能有效治疗疾病,又能制止副作用的产生,充实体现了中医药配伍的精妙之处。具体分析连花清瘟的配伍特点有以下几点:辛凉药物和辛温药物的搭配:方中辛凉解表、清热泄肺的连翘、金银花、石膏、薄荷脑,配伍辛温解表、宣肺止咳的麻黄、苦杏仁,清而不外凉,温而不助火;扶正药物与通腑药物的搭配:补气清肺、调节免疫、耐受缺氧的红景天,配伍通腑泄肺、先证用药、截断病势的大黄,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清热解毒药物与芳香化湿药物的联合:板蓝根、鱼腥草、甘草清肺解毒、抗毒抑菌,配伍藿香芳香化湿掩护脾胃功能。

  现代科研方法证实连花清瘟对病毒性

  呼吸系统感染病具有“系统干预”作用

自连花清瘟上市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研究显示连花清瘟对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病体现出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调节免疫、退热止咳化痰的“系统干预”的效应。可以理解为通过现代科研的方法对连花清瘟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做了注解。

连花清瘟自2004年上市临床应用已逾20年,其疗效和宁静性已经得到了充实验证。相信在中医思维指导下研发的连花清瘟将在治疗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带来的示范意义不但对推进中医思维在中医药研发、中医临床实践方面具有指导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家简介

  北京市海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红宇

  排版:刘则伯

  编辑:于勇

  审核:秦苗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