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科学喂养”是85、90年代新生代年轻父母的典型标签。 尤其是在养育孩子的理念上,新一代父母已经从之前的“粗放型养育”转向“丰富型养育”。 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产业链的重点逐渐从以前的餐饮、娱乐转向如今的教育、医疗。
随着新一代父母消费观念的变化,儿童消费市场格局正在重构。 主要满足0-14岁儿童成长需要的新经济体系概念,即“儿童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儿童经济”主要以“代位消费”的形式呈现。 消费群体与购买主体分离,购买主体以儿童家庭成员为主。
以我国典型的“4+2”家庭结构为例,一个孩子的需要意味着四个祖父母和两个父母的赡养。 由此产生的“漏斗型”家庭结构,以儿童的需求为家庭服务的中心,力争在经济可控的情况下,为儿童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最好的品牌、最有保障的信誉。 杠杆效应下,孩子带动整个家庭,家庭的综合消费将撬动更大的经济市场。
作为儿童产业的消费主体和首要基础,二胎政策开放后儿童数量的持续增长将为儿童产业的发酵升级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0-14岁儿童数量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8%,这意味着每6人就有1名儿童。国家。
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按每个孩子背后有6个消费者计算,城市孩子的消费占一般家庭收入的29.8%。 我国儿童产业市场已达万亿规模。
儿童成长的消费主要有四大领域:生活必需品、休闲娱乐、儿童教育、儿童医疗。 四大板块中,生活必需品、休闲娱乐、儿童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儿童医疗作为一股“生力军”,伴随着中国空前的社会医疗服务热潮,正在迸发出多元化的活力。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新临床研究院预测,儿童医疗将在社会医疗服务和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形成新的经济模式,我们称之为“儿童医疗经济模式”。
儿童医疗经济模型的双重意义
●医疗广度:以独生子女医疗解决方案为突破口,通过子女联动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提供覆盖全家庭医疗需求的多元化服务,打造1≥4+2家庭式的医疗消费理念。
●产业深度:从儿童单一专业出发,延伸至医疗保健配套服务和产品,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创新、融合的经济模式。
儿童医疗经济的载体一般是指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机构,包括公立综合医院儿科、公立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私立儿童医院、新建儿科诊所等。医疗服务供给网络中,新型儿科诊所将成为生力军。
新儿科设施的兴起
2009年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医院的政策。 2010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的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扩大医疗供给; 2015年9月,《关于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70号)明确提到鼓励医生个体诊所、多地执业; 2016年5月,在二孩政策放开和儿科医疗资源流失的双重挑战下,儿科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为缩小儿科医疗资源差距,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意见》。卫生服务》(国卫医发[2016]21号)。 文件明确提出了各项量化指标。 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要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0.69名。
为落实《关于儿童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通知》,各地相继开展儿科发展探索工作。 2016年以来,广东、重庆等地相继出台《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儿童中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从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人才队伍建设,在培训、科室建设、预防保健工作等方面推进儿科医疗服务建设。 多项政策自上而下、由面到点不断细化深化,为儿科新诊所发展注入“及时雨”优势。
此外,二孩政策的推广以及中高收入群体对优质医疗的需求,也为新建儿科诊所的崛起释放了大量的市场空间。
相比之下,近年来,公共系统儿童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儿童医疗资源缺口不断拉大,医患关系摩擦不断。 一线儿科医生面临服务量大、工作量大、晋升难等问题。 家长的抱怨、不信任、不理解等负面情绪导致公立系统儿科医生的价值得不到认可,让公立系统儿科医生陷入困境。
在“人满为患”的医疗环境下,患者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 家长的焦虑越来越强烈,对优质、服务型儿童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这种供需矛盾也给儿科医生带来了难题。 体制外流动创造了条件,大批儿科医生的“出走”,为新型儿科诊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
互联网医疗的爆发,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团体和资本对儿科医疗的关注。 互联网医疗概念从2011年开始萌芽,2014-2015年爆发。 在此期间,一大批母婴医疗咨询和科普平台不断涌现,助推了在线支付轻问诊模式的发展。
2016年,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遭遇寒潮,不少医疗健康资金转向实体医疗。 互联网企业也开始逐步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尝试利用线上优势打造线下实体店,完成自身的“闭环”布局。 这波线下热潮催生了一批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儿科诊所。 出生。
2017年前后,各类资本纷纷投入儿科医疗领域。 育学园、唯诺诺均获得1亿元融资,新世纪医疗集团IPO上市。 资本热潮给私立儿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延续2017年的社会医疗热潮,2018年的资本市场对于儿科品牌来说也是丰收的一年。 全年54起医疗连锁融资中,儿科领域融资事件占比31%,总金额数十亿元,与消费牙科、眼科并列第一。
资本的助力,加速了市场重组和各类儿科品牌的快速成长,区域巨头逐渐涌现。 新临床研究院预测,2019年将是儿科全科与亚专科的大融合。 亚专科的深入探索将为新型儿科诊所带来更多活力,而儿童医疗经济的理念也将是新型儿科诊所的未来。 发展带来新突破。
/ 部分观点摘自《2019中国新型儿科诊所发展报告》
完整报告现已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