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儿科
光明日报记者 李杰 张哲浩
一大早,儿科医生卢胜梅就在陕西省榆林嘉县人民医院的诊室里忙碌着。 尽管她已经年近80岁了,但她仍然每周提供三天的义诊服务。
新华社 卢胜梅 发
1968年,24岁的卢胜梅向母校做出郑重承诺:“我将服从祖国的分配,到最困难的地方去。” 当年12月5日,坐上西行列车,前往大甲县后,卢胜梅真正认识到了陕北农村的贫困。
郏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界处。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半年糠菜,喝水全靠驴拉”,是当时郏县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卢胜梅说:“郏县的医疗条件也很落后,整个郏县人民医院只是两排墙壁剥落的破旧窑洞,只有4名医生和2名护士,而她是当地第一位有专业背景的儿科医生。”
由于医生极度短缺,郏县人民医院当时没有划分科室。 为了尽快掌握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针灸等学科知识,卢胜梅每天坚持在煤油灯下学习到深夜,写下了几十本笔记本很快就成为医院的全能手。
“这个地方不大,无论你如何嚣张、嚣张,人们都不会买你的错。” 卢胜美说,但如果你治好了一个病人,解决了他的问题,就会波及数百人。 ,群众就会认可你、信任你。
一个下雪的早晨,卢胜梅穿着从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前往距县城十几里的崔家盘村治病。 崎岖的山路积满了厚厚的积雪,她每隔几步就会滑倒。 两个多小时内,她摔倒了40多次。 村子附近的下坡路上,她索性躺下就滑了下去。 当她浑身是泥出现在患者家中时,全家人都泪流满面,仿佛看到了救世主。 卢胜美见病人病情严重,就留在那里,直到病人完全好转才离开。
“不能在医院等病人,而是要进农户找病人。” 卢胜梅经常告诉医护人员。 1983年,卢胜梅创建郏县人民医院儿科,并出任首任儿科主任。 “医生要平等对待病人,让他们花小钱治大病。” 儿科成立之初,卢胜美就给科室立下规矩,以善济贫,以仁救人。
在郏县工作期间,卢胜梅多次被派往北京、西安进修。 由于她的学习成绩优异,北京协和医院、西安儿童医院都希望她留下来,但她都谢绝了。 “我在1969年的入党申请书中就承诺,我要扎根郏县,为党工作50年,为郏县人民服务50年。”卢胜梅说。
不变的承诺,一生的坚持。 在卢胜梅的带领下,郏县人民医院的儿科水平,尤其是儿科静脉穿刺技术,名列前茅。 “郏县儿科”的美誉,吸引了许多外地乃至黄河两岸的患者来到这里。
1999年,卢胜梅退休,担任郏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尽管她可以休息一下,但她仍然继续为当地人提供免费诊所。 义诊活动有时在医院举行,有时在卢胜美家举行。 有人粗略估计,退休后短短20年时间,卢胜美义诊的患者人数已超过10万人。
对于此次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卢胜梅表示:“我永远铭记,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信任和力量,我要把当选视为一种鞭策,新的起点,更好地认真服务患者,回报社会,回报大家对我的认可。”
《光明日报》(2022年10月10日第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