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提高疾病防治质量的临床科室。 主要用于保护儿童健康,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 例如: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幼儿疫苗接种、儿童感冒、发烧等疾病的诊治。 大多数综合医院的儿科门诊以小儿内科为主。 根据医院的不同,包括小儿外科、新生儿科、儿科专科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儿童康复门诊等。
+ + + + +
选址
儿科门诊一般设置在门诊区域,应有独立的出入口,避免与其他患者的人流交叉。 儿科门诊和急诊科可以考虑病种的统筹安排。
小儿传染病诊所的地点一般有两种:
(1)
在医院感染楼设立隔离门诊区,作为独立区域,有独立出入口。
(2)
在儿科门诊诊区一端设置隔离诊区,与普通诊区物理隔离。
儿科病房通常是位于较低楼层的独立病房单位。 新生儿病房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靠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产房。
主要功能区划分
儿科平面图
1►
儿科门诊
(1)
儿科分诊及等候区:儿童分诊及等候区。 一般包括分诊接待台、公共等候区、公共卫生间、母婴室等。
(2)
儿科注册药房区:儿科门诊的注册药房一般独立设置。 一般包括挂号窗口和药房。
(3)
儿科诊疗区:对儿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区域。 一般包括普通科门诊和专科门诊。
(4)
儿科治疗区:儿童诊断治疗后,根据病情进行治疗区。 一般包括儿童观察室、儿童输液室、儿科抢救室、采血室、治疗室、更衣室、治疗室、雾化吸入室、皮试注射区等。
(5)
医疗及辅助用房区:医生更衣、休息的区域。 一般包括办公室、演示教室、更衣室、值班室、卫生间等。
2►
小儿传染病隔离门诊区
(1)
隔离等候区:筛查分诊台、等候区。
(2)
隔离诊疗区:隔离门诊、CT/DR室。
(3)
隔离治疗区:隔离观察室、隔离输液室、治疗室、更衣室、治疗室等。
(4)
医疗及辅助用房区域:健康通道区、办公室、示范教室、值班室、卫生间等。
(5)
垃圾处理区:垃圾暂存间、垃圾洗涤间、消毒间等。
3►
儿科病房
(1)
病房区:单人间或双人间病房、新生儿病房、早产室、蓝光室、抢救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病房。
(2)
医疗区:护士站、谈话室/咨询室、新生儿淋浴间、清洁用品仓库、食品储藏室、配奶间、布草间、输液准备、材料仓库、医疗器械储藏室、哺乳室、垃圾间(垃圾间暂存) )、清洁卫生洁具室。
(3)
医辅用房区域:医生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演示教室/会议室、员工休息室、男女办公室、医生值班室、医护人员卫生间。
(4)
垃圾处理区:垃圾暂存间、垃圾洗涤间、工人房、公共卫生间等。
平面功能布局设计
1►
小儿传染病门诊区设计
(1)
小儿传染病门诊内的诊室应按照传染病门诊的要求进行设计(具体设计要求参见本章第3节传染病科)。 设置三个区域、两个通道和一个卫生通道区域,保证医患流线不交叉。 诊区应设有独立出口,避免转运疑似、确诊儿童时出现错流问题。
(2)
小儿传染病门诊区与儿科门诊合并的,分诊区可与儿科门诊合并; 如果设置在传染病大楼内,可以设置独立的分诊区域。
(3)
儿科传染病门诊区域配备独立空调系统,保证空气从洁净区流向污染区。
(4)
儿科传染病门诊区挂号费、采血区可与儿科门诊区共用,隔离病房卫生间应独立设置。
2►
儿童输液室设计
(1)
儿科输液区应设置为独立区域,分为一般输液区和隔离输液区; 治疗区域应设置皮试肌注室、雾化室、婴儿注射室; 医疗区域应当设置液体配药室、耗材室。
(2)
儿科输液室设计时应考虑室内空气流通,并考虑空调和新风系统的设置,以降低该区域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设计
(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为独立区域,靠近新生儿病房,分为重症监护区、中间监护区和辅助用房。
(2)
强化护理区床位应集中布置,并设置隔离病房专供使用; 中间护理区也称为恢复区。 当危重新生儿好转后,他们将被转移到该地区继续治疗。
▲ 点击查看:【德品医疗】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整体护理系统解决方案
医疗路线规划
1►
儿科门诊流程
(1)
就诊流程:门诊大厅→自助服务区→候诊区→门诊就诊。
(2)
就诊流程:门诊医护人员入口→就诊通道→医护人员更衣→门诊会诊区。
(3)
垃圾物流:门诊垃圾→垃圾洗手间→垃圾处理→垃圾梯。
2►
小儿传染病隔离门诊流动线
(1)
患者流程:患者到分诊台→护士分发口罩、筛查分诊→挂号、进入隔离门诊就诊→独立采血、CT室检查→独立药房取药、隔离室输液、居家隔离或根据病情入住感染病房。
(2)
医疗流程: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洁净区。 穿越区域时,需通过卫生通行区。 医护人员的单向流线确保了医护人员不被感染。
(3)
垃圾流线:病房垃圾隔离→脏污洗手间→消毒→垃圾集中处理。
3►
儿科病房人流
(1)
病人流程:住院大厅→病人电梯→病房护士站→病房。
(2)
医疗流程:病区医护人员入口→就诊通道→医护人员更衣→各病区。
(3)
垃圾物流:病房垃圾→脏洗手间→垃圾处理→垃圾梯。
4►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移动线
(1)
病人流程:住院大厅/产房/手术室→病人电梯→病房护士站→病房。
(2)
医疗流程:病区医护人员入口→医疗通道→健康通道区→各病区。
(3)
垃圾物流:病房垃圾→脏洗手间→垃圾处理→垃圾梯。
装饰及机电设计
1►
装修设计
(1)
考虑在儿科候诊区设立儿童活动区,活动区内应安装防护设施。
(2)
考虑在儿科住院区设立儿童游乐区,并为病房内的家属留出空间。
(3)
考虑在儿科病房走廊墙壁上设计夜灯,方便医护人员夜间查房。
(4)
儿科病房应使用护栏较高的病床,防止儿童从床上坠落造成伤害,并考虑设置家庭陪护床,方便家属早晚照顾儿童并观察其病情。
(5)
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清洁、消毒设施。 每个房间应至少配备一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 洗手设施应为非接触式。
(6)
墙面、地面材料应选用易擦洗、耐碰撞、抗菌的材料。
(7)
考虑到儿童心理,装修时应合理运用色彩设计,改善就医环境,营造活泼和谐的就医环境。
2►
机电设计
(1)
NICU的设置符合医院的要求。 考虑设置层流装置。 设计为三区两通道,严格划分为洁净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2)
儿童活动区内的插座、配电箱等用电设施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1.8m。
(3)
婴儿洗澡的水源应防止烫伤或过冷,并应保持恒温。 最终温度可以调整。 供水温度应为35℃~40℃。
3►
信息系统设计
(1)
在儿科病房设置物联网婴儿防盗系统,并与医院安防报警平台系统集成。 当婴儿异常离开病房时,会在线报警并锁定外部区域的出入。
(2)
NICU配备了远程探视系统。 通过视频网络平台服务器,先出院的妈妈们可以定期在家中远程看到还在NICU的宝宝,减轻了家人的情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