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护理论文】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内科护理论文)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通例,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2024-06-13 21:04:51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根据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对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消化内科患者干预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经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消化内科;风险;干预;管理;对策;研究

消化内科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科室,收治的病患病种较为复杂,且多为慢性病患者,患者的病程长,因此,在治疗和护理操纵时需要更加精细,无形之中增加了诊疗与护理工作的难度。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诸多因素均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引起相关的宁静隐患,倒霉于消化内科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1-3]。在新医改的配景下,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要综合消化内科患者的疾病特征和治疗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在了解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最大水平制止或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共选取200例患者,旨在根据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管理对策,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中,包罗男性121例,女性79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40.56±2.37)岁;病程最父老14年,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为(7.05±1.24)年;疾病类型:消化性溃疡65例,肠炎51例,胃炎43例,慢性肝炎14例,肝硬化10例,胰腺炎6例,肝癌5例,消化道出血6例。200例患者干预前住院期间共有24例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其中药物使用错误共8例,跌倒坠床5例,静脉输液外渗7例,静脉导管滑脱4例。

1.2研究方法

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后由护理人员整理科室内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患者年龄凌驾60岁、有输血史、中央静脉留置管、联合用药凌驾5种、病情高危、护士年资<3年是影响科室内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制定下列护理管理方案。(1)针对年龄凌驾60岁的高龄患者,叮嘱患者家属和值班护士要对患者的需求、生命指标波动情况和动态性指标进行连续性监测,多多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同时,并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床头铃、床位护栏的使用方法,叮嘱患者有任何需求要第一时间告知家属或护士,寻求护士和家属的资助,尽可能制止单独的、有风险性的行动,积极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4]。(2)加强输血相关流程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有输血指征的患者,要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流程,输血前需要严格、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输血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巡查和监测,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顺畅以及输液部位是否有外渗症状[5]。(3)强化对携带中心静脉导管和静脉留置针患者的管理,每周进行一次导管维护,对导管外漏部位的长度进行仔细检查,并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红肿等症状。着重向患者和家属注意带管的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不要牵拉导管接头[6]。(4)对于联合用药凌驾5种的患者,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发药时要对患者的信息和药品信息进行仔细核查,向患者详细的讲解治疗药物的种类、具体的服用方法以及用药的预期效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制止出现漏用的情况[7]。(5)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护理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护理操纵计划。在制定护理计划前,制定风险评估陈诉,由护理人员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颠簸情况,制止引发宁静隐患。(6)加大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