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手术机器人是借助微创手术及相关底层技术发展而发明的先进医疗器械。 手术机器人是医疗机器人的一个细分领域。 手术机器人,即外科医生可以远程控制并精确操作通过微小切口进入患者体内的手术器械,从而辅助外科医生进行微创手术。 应用于高于人类能力的微创手术领域,实现高于人类能力的手术器械的精准操控。
手术机器人作为多种现代高科技手段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用途广泛,在手术中有着大量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它已成为创新装备领域最热门的赛道,同时受到资本的青睐。
2021年,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将明显加速。 投融资项目由2013年的1个增加到全年32个。 而语言方面,市场容量也在不断上升。 整个细分市场呈现出“外资品牌独领风骚”和“国内品牌突破”的双重格局。
近日,中城数码科技统计了已披露品牌和金额的公开招标数据结果,对“手术机器人”赛道各企业的销售数据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汇总和分析,从而发布了《2021年手术机器人市场排行榜”。
01
达芬奇第一,天之行第二
从市场情况来看,“一极端多”的情况明显。 直观复星(达芬奇机器人)排名第一,份额超过其他排名之和,占全国一半以上。 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从中标产品来看,手术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各品牌企业的定位明显不同。 利用核心技术优势切入细分场景的产品越来越多。
排名前十位企业国产产品销售额为23688.57万元,占比14.6%; 国外品牌产品销售额60万元,占85.5%。 近两年,国内已有多家厂商获得手术机器人产品注册证,如威高、上海微创等,有望在接下来的招标市场中崭露头角。 国内品牌有很多。
以下为手术机器人企业完整市场排名名单:
数据来源:®中城数学;
注:以上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招标信息,基于中城数据科学认为可靠并已发布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尽力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 无论如何,本文所表达的信息或观点均为本公司对当前医疗器械招标状况做出的主观判断,不构成任何机构或个人的投资建议。 如有异议请联系: ,我们会及时联系您~
2021年国产手术机器人融资事件
数据来源:®中城数学;
02
手术机器人景观
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以及医疗健康行业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 手术机器人作为目前最热门的医疗产品之一,往往能有效解决传统外科手术精度差、手术时间长、医生疲劳、三维精准视觉缺乏等问题。
近年来,美敦力、强生、史赛克等国际医疗巨头纷纷布局医疗机器人赛道,手术机器人的普及程度空前。 目前,我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还很低,但市场正在快速增长,那么我国市场的手术机器人情况如何呢? 我们来看看一些手术机器人公司和产品。
达芬奇内窥镜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美国直觉医疗公司制造。 成立于 1995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开发革命性微创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先驱。 1999年求医网信息,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问世。 2000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成为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手术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
20 多年来,达芬奇平台在手术室中开创了新功能,彻底改变了微创手术领域。 它已执行超过 500 万例手术,是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公认的领导者。
该系统主要由医生控制台、床边机械臂系统和图像处理平台三部分组成。 主刀医生坐在控制台前,控制仪器和镜头; 床边机械臂系统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操作部分,放置在患者旁边,为仪器和镜头提供支撑,实现医生的操作; 图像处理系统,向患者旁边的手术团队提供图像信息。
2022 年 4 月 21 日, 公布了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的季度财务业绩。与 2021 年第一季度相比,全球达芬奇手术增长了约 19%。2021 年第一季度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破坏19 大流行,2022 年第一季度反映了 COVID-19 的再次死灰复燃。 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5%。
从装机量来看,第一季度安装了 311 套达芬奇手术系统,较 2021 年第一季度的 298 套增长了 4%。截至 3 月 31 日,该公司的达芬奇手术系统安装基数增至 6,920 套到2022年,较2021年第一季度末的6,142台增长13%。
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8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2.9亿美元增长15%。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复合年增长率为15%。
天之行骨科手术机器人
天智航是国内首个获得CFD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也是2018年创新医疗器械中唯一的“国际原创”产品。 天智航第三代手术导航系统“天机”于2016年11月获得CFDA三类注册证,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器械机器人注册证的企业。
2021年2月,公司生产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2.0)获批上市。 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采用6自由度机械臂作为核心部件。 与上一代技术相比,自由度大大提高,可以满足机器人手术时覆盖身体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其临床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
天玑II国际版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该标准认证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据悉,天机2.0骨科手术机器人国际版适用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以及骨盆、髋臼、四肢等创伤手术。
美敦力 - 骨科/神经外科机器人
美敦力脊柱手术智能导航机器人MAZOR X集成了AI术前手术规划、机器人术中精准操作、导航手术可视化等技术,协助脊柱临床医生实现可预测、高精度、完全可视化的手术目标。
AI应用可以说是MAZOR X的重要特色,它基于前期大数据的积累,通过人工智能制定详细、全面的手术方案。 它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直观地还原患者真实的生理特征和骨骼排列骨科磨钻头,并可以直接模拟虚拟植入物(如螺钉)的放置、手术切口,并通过软件模拟术后骨科效果,减少神经损伤。 并发症。 同时,患者可以在术前清楚了解手术方法,对手术效果有直观直观的认知,减轻心理负担,实现更好的医患沟通。
2019年,美敦力的神经外科机器人平台获得FDA批准。 该平台由隐身空间站图像引导系统和Midas Rex高速钻机组成,同时还提供所需路线的实时导航和视觉反馈,在大脑操作的同时,系统提供精确的半自动引导仪器和工具指南 定位和前进。
活检是最常用的功能,但它也可用于放置立体脑电图 (SEEG) 的深度电极,以及放置在定位导管时使用的美敦力骨锚。 当机动朝着目标前进时,系统会跟踪其进度并提供视觉状态信息,几乎保证定位保持在正轨上。
华科精准-神经外科机器人
华科精准成立于2015年,旨在推动神经外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早在2006年,公司就与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附属玉泉医院等机构开始医疗导航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实验,并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神经外科机器人。 首个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批(2017年)的神经外科机器人,并于2018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
2020年12月,搭载自主研发的3D结构光和智能感知技术的新一代神经外科机器人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今年1月,其Q300系列神经外科机器人系统华科精密微型“高智能”Q300系列神经外科机器人系统获批。 该系统是一种高智能、高精度、高便利性的新型显微手术。 机器人产品系列,可在急诊科或病房进行各类脑出血、脑肿瘤活检及相关急诊手术。 由华科精密与清华大学及多家医院联合研发,其机器人定位模块不需要传统的大型机械臂。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械臂体积小,重量仅约1.4kg。 完全自主研发、国内首次进口。 “卡脖子”限制大大降低了技术进口风险,实现了手术机器人关键部件的自主控制。
不久前,其神经外科规划软件也获批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专项审评流程。 这是继神经外科机器人、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微型神经外科机器人之后,第四个获批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的机型。 设备特别审查计划的产品。
博汇维康-神经/口腔手术机器人
北京博汇维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的高科技公司。 其核心团队先后承担过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等研究任务。
2018年4月,百汇维康研发的神经外科导航定位系统(商品名“瑞米”)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2020年3月,百惠维康第二款产品神经外科导航定位系统RM-200获得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此外,在2020年12月完成D轮融资后,公司又增加了新产品,“锐医博”口腔手术机器人已获得NMPA认证,这也是国内口腔领域首个获得批准的手术机器人。 锐医博口腔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个获得NMPA认证的口腔手术机器人产品。 可以辅助医生完成标准化、高精度、智能化手术。 种植牙手术,目前精度误差控制在1°、0.5mm以内,可以大大降低医生的学习曲线,缩短手术时间,实现标准化种植。
-Mako 骨科手术机器人
该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骨科医疗技术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克拉马苏,产品涵盖关节置换、创伤、颅面、脊柱、手术设备、神经外科、耳鼻喉、介入疼痛管理、微创手术和导航手术。 2013年,史赛克公司以近17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Mako 公司,成功地将Mako纳入其子公司,并依靠史赛克优秀的假肢改善其手术应用。
Mako手术机器人于2006年在美国推出,可协助医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间室关节置换术。 截至2020年,Mako机器人已在全球超过28个国家安装和使用,14年间累计完成超过35万次作业。
Mako机器人基于智能手术规划技术和智能辅助截骨技术两大核心技术。 智能手术规划技术基于CT进行3D智能建模,为患者生成个性化手术方案,并提供术中动态调整,最大限度提高关节手术的精准度和个性化程度。 智能辅助截骨技术采用创新高效截骨模块,可实现高速磨钻、摆锯、动力手机一体化,在手术过程中实现毫米级精准截骨控制和刹车巡航截骨保护,赋能手术过程。操作者可实现微创、精细化截骨控制。
用于牙种植手术的 Dikel 导航系统
迪克尔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手术导航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 主要产品有计算机辅助口腔种植手术导航系统、牙科实时培训与评估系统、口腔种植专业指导模板。 针对颌部无牙颌、多颗牙齿缺失、上前牙种植等疾病,其设备系统可用于学校、医院、诊所提供教学、临床培训、检查等运营服务。
本月初,有消息称其新型牙髓手术导航系统即将推出。 系统利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配准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制定和规划理想的手术路径,实时动态引导手术方向、角度和深度,从而准确实现活髓、接骨等手术。开窗术、根尖切除术等手术。
Anco - 手术导航系统
深圳市安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最早获得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主要从事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经营,目前产品涉及磁共振(MRI)、CT、DR、彩超、PACS、神经外科导航、骨科导航、脑立体定位仪、高压注射器、乳腺X光机等各种产品。 是国内首家生产MRI、彩超、PACS、胎儿监护仪、导航设备的企业。
在手术导航系统领域,安科可以说是国内的先行者。 1997年推出国内第一台手术导航系统ASA-610V。 并于2003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适用于脊柱手术和创伤骨科的骨科手术导航系统。
健嘉机器人
健佳机器人成立于2018年,公司致力于研发技术先进的硬组织手术机器人平台,为医院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靠的产品,推动国内外手术领域的技术进步。
公司自主研发的骨科关节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个可覆盖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机器人平台,打破了进口手术机器人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公司目前拥有授权专利及专利申请100余项,并持续布局牙科/运动医学/神经外科/骨科/人工智能等领域。
新君特-骨科手术机器人
深圳市新君特智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销售。 创始人蒋利伟早年是上海瑞金医院的医生。 离职后,他曾担任骨科巨头 和Smith & 的高管,后来加入国内骨科龙头企业创生控股。
新君特®手术机器人于2021年2月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具有自动置针功能。 适用于脊柱手术中的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定位以及克氏针置入,辅助手术完成。
——
目前,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仍较低,但在手术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和利好政策环境的推动下,手术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 而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资本的涌入,手术机器人已经步入黄金轨道。 毫无疑问,手术机器人赛道在未来几年将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