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共赴华西之约 共话“肝胆之道”(华西肝胆内科)华西肝胆科的专家有哪些,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2024-07-28 15:06:50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单元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班暨中国肝胆胰创新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大会执行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表示,此次大会将我国肝胆胰外科的最新学术结果推向国际,并加强了“一带一路”国家间学术交流,推动了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

交流之际,创新培训模式

据悉,此次培训班是“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班开展的第二年,共有来自意大利、泰国、格鲁吉亚、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13个国家的26名肝胆胰外科医生齐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与交流。作为承办单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去年的基础上,对培训内容与形式进行了拓展。

在吴泓看来,培训模式不停创新的动力源于学员与医院的相互成绩。“今年招收的学员专业配景丰富、整体素质水平较高,只有创新培训才气满足学员们更高的需求。”因此,医院没有花费过多时间普及基础理论与基本操纵,而是为学员们提供了更多实际操纵场景,提升他们精准操纵的水平。“今年的学员有更多机会到场动物实验、模拟操纵以及临床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等,可以在短时间内体验我国培养外科医生的全过程。”大会执行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肝移植中心主任杨家印教授也表现,此次培训向外国学员更加系统地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部推广微创技术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曲线,有助于学员们制订个人能力提升计划,资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先进技术。

更深刻的创新是医疗理念的创新。据吴泓介绍,在肝胆胰疾病诊治领域,以常见的肝癌诊治为例,由外科医生或内科医生单独治疗的传统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多个学科共同协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同时,肿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新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相关技术操纵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还未在“一带一路”国家普及。

因此,医院运用线上线下沟通的方式,向外国学员展示了中国开展多学科诊疗肝胆胰疾病的医疗模式,并让外国学员亲身到场讨论。“如果多学科诊疗模式能够在‘一带一路’国家普及,就能为更多原本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送去希望,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吴泓说。

杨家印也谈到,本次培训邀请陈孝平、董家鸿、樊嘉、滕皋军等两院院士团队以及多位知名专家到场,更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培训期间,共有28台中外专家手术直播演示供学者观摩学习。其中,为展示腹腔肝切除术的差别方式与思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与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医院教授进行了“同台竞技”。

追赶之后,选择并肩同行

中国肝胆胰外科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其时,我国的诊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步入21世纪,肝胆胰外科技术步入微创时代。肝脏微创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尤其近二十年间,我国肝胆胰外科领域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先进理念以及先进医疗装备,向世界医学界展示了中国医学的蓬勃生长力和先进引领力。

“一带一路”国家的肝脏疾病发病率极高,对外科手术尤其是微创手术的需求也很高。有些外国学员到场培训后表现,中国医生的手术操纵精准、出血少且效率高,这些操纵改变了他们以往对某些手术方式的认知。

经过连续两年的培训,大多数外国学员回国后乐成开展了多台微创手术,本地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甚至部门手术已实现日间完成,为患者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本钱,这些变革直接惠及患者。“得益于到场培训学习到的先进技术,我已经可以将微创供肝技术应用于活体肝移植等领域。”来自格鲁吉亚的学员Merab Nakashidze表现,结合此次学习收获,回国后他计划从三个方面着手提升技术水平:一是提高腹腔镜肝切除的比例,二是开展国家首例微创供肝获取手术,三是将ICG荧光导航技术应用于肝脏手术。

“经过反复合作与交流,才气真正提高国家微创技术整体水平。”吴泓指出,随着中国肝胆胰外科医生的“分母”越来越大,一波又一波优秀人才不停涌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国家摆设在西部地区的疑难危急重症诊疗中心,大量患者选择来到医院就医,这有利于提升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他表现,医院正借由国际合作向“一带一路”国家甚至欧美国家流传中国技术,而在追赶与逾越之外,中国也在锻造可以动员世界医学发展的力量。

合作之外,引领未来方向

“他们都是带着期望来的。无论是过去、当下还是未来,为患者治好病都是各国医生共同的心愿,而只有顺势发展,才气让期望更好地落地。”吴泓表现,从专业视角来看,精准诊断、临床技术、科学研究和转化研究是提升医疗能力的核心工作。据了解,在此次培训中,人工智能技术展现了极具潜力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华西医院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手术导航中,利用影像定位技术与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资助临床医生“看穿”肝脏这一实质性器官,并精准锁定病灶;另一方面,医院还借助人工智能的辅助决策功能,优化了外国学员作为初学者的学习曲线,缩短了他们的学习周期。吴泓认为,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等方面,还需要拓展国际研究的平台与空间,只有这样,才气让培训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更好地延续。

谈及连续两年承办国际培训班的初志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吴泓表现,除了要向国际展示中国的医疗实力之外,还希望借国际交流的机会了解全球肝脏微创外科技术现状,最终推动技术交流、共享与进步,与国际同行一同推动肝胆胰外科发展。他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往往不在于技术自己,而在于如何形成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医疗理念。因此,下一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以培训为契机,牵头联合亚、非、欧等地区多家医院,共同启动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汇集各国力量攻克肝胆胰外科领域的更多难关。

文:孙艺

编辑:连漪

审核:孙梦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