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恒久吃,但如果忽略这4点即是白吃!(内科主治医师)阿司匹林和他汀药什么时候吃,

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4-06-03 17:42:10 

 

对于阿司匹林以及他汀类药物想必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不陌生,这两种药物经常被用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以及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风险。

尤其是随着现代生活物质基础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革、工作习惯的特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一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在欧美的数据统计中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以前的老年病之一,近些年年轻化趋势明显,在45岁的人群中,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能够检查到动脉发生硬化的情况了

一般情况下,血管硬化就是指的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由血管壁的增厚引起的,而血管壁的增厚,与血小板的异常聚集以及脂质的沉淀关系密切

也正是因此,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凝结的药物,以及他汀类的溶脂药物的使用受众也变得多了。因为血管硬化不可治愈、只能缓解的特性,使用这两类药物进行治疗或者预防,一般都需要恒久服用。

可是经常有人表现:自己坚持服药,还是引发身体不适,甚至不得不入院治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恒久使用这两种药物,如果忽略这4点即是白吃!

一、明确能否使用

虽然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以及两者的联合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改善中被广泛使用,但也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这两种药物的,尤其是不适合没有任何病理基础的人作为预防手段进行服用。

这两种药物都有着明显的适应症,也就是说这类药物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运用范围以及尺度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相关情况。

以阿司匹林为例,对于男性,阿司匹林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心脏疾病以及中风发作的概率,但是对于女性而言,只有在女性服用者凌驾65岁时,恒久服用阿司匹林才气够显著的发挥心脏病与中风的双重预防效果。对于45-65岁之间的女性,仅仅能降低中风概率。

而且,对于使用阿司匹林出现明显不耐受体现的患者,应该更换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氯吡格雷进行替代治疗。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病症相同,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别,还是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判断,才气针对个人情况摆设合理的用药方案。

二、牢记恒久服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如胃痛、胃溃疡、出血等。 阿司匹林能够减少前列腺素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疼痛的发生,减少患上心血管疾病、癌症的概率。

但是同时,前列腺素也是一种掩护胃黏膜的物质,它可以促进胃壁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增加胃黏膜的黏液分泌,从而防止胃酸对胃黏膜产生损伤。

因此,阿司匹林的恒久使用会使得胃黏膜的掩护作用减弱,容易引起胃痛、胃溃疡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2.出血:如胃肠道出血、皮下出血、脑出血等。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但是,这也同时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如果使用阿司匹林过量或者恒久使用,会导致血小板的功能受损,使得机体凝血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发生出血。

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这种本就有着脑出血风险的人群来说,阿司匹林的使用更应该小心,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将血压降到140/90mmHg,否则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恒久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恒久使用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 肌肉痛和无力

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恒久使用可能导致肌肉痛和无力。 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但这种药物也会抑制肌肉细胞中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导致肌肉细胞中的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肌肉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这可能导致肌肉疼痛、肌肉无力等不良反应。

2.肝脏毒性

在他汀药物上市之前以及随后的动物研究中可以发现,恒久使用他汀药物不会对实验动物的肝脏正常形态发生影响,促使其改变,但是能够轻微的增高丙氨酸转氨酶的水平。

而丙氨酸转氨酶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整个肝脏内的丙氨酸转氨酶的含量约是血液中总含量的100倍左右。所以在肝脏发生病变,肝脏细胞坏死发生的时候,肝脏中的丙氨酸转氨酶就会被释放到血液中,造成血液中酶数量以及活性的增高。

因此,丙氨酸转氨酶的水平常作为诊断病毒性肝炎以及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虽然在之后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仅有0.5%~2.0%的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会导致肝酶升高,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功能衰竭更是罕见,但是依旧建议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同时这两种药物都会被肝脏和肾脏代谢,因此过量使用或恒久服用会给肝脏和肾脏带来负担,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可能引起肾小管坏死、肾小球肾炎等肾损害。

此在恒久服药的过程中,应该牢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出现时就及时发现,及时应对。通过联系医生更换用药、或者联合其他能够缓解不良反应的药物共同使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三、关注自身健康变革、适时停药

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每4-6周进行一次血脂水平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免药效不敷或者恒久使用大剂量造成不良反应增多、血脂调节的过低的现象产生。

血脂不但是会堵塞血管,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实际上,血脂在人体内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提供能量: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储备能源,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被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并在机体需要能量的时候被利用;(2)构成细胞膜: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就是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磷脂就是其主要身分之一;

(3)合成激素: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素、性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原料之一,对内分泌调节有着重要的意义;(4)维持神经信号的高速通报:在神经元的轴突或者树突外,包裹着由卵白质和髓磷脂构成的髓鞘,起到绝缘作用,能够减少神经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消耗,增加其准确率以及速度。

因此在血脂过低的时候,就可能导致头晕乏力、体重下降、疲劳、贫血、免疫力下降等多种症状。长时间的低血脂还会增加心脏病、或中风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因此在恒久服药的过程中,应积极关注自身健康情况以及相关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贴合个人情况。

四、需要配合生活干预

恒久坚持服药但依旧发生脑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常有这么一种错误的观念:只需要坚持服药,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

但是实际上对于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硬化等慢性疾病,生活习惯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疾病代表着体内的指标已经出现异常,需要依靠药物的调控才气控制其在宁静的范围内。

但是药物在进入人体后有着吸收速度、调控极限、以及半衰期等诸多限制。如果在药物未吸收、发生代谢之后指标升高,显然药物是无法进行调控的。而超出调控极限,也会在药效的作用期导致指标升高。

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药物的调控进行指标的控制,就可能陷入药物使用量不停升高的恶性循环,导致病情控制不良、进一步发展,或者更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产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共识专家组。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山.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27-63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 (5): 340-348.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