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一点记者孙淑玉通讯员栾秀玲潘静张国杰
因为基础扎实,所以我们昂首挺胸、脚踏实地; 因为我们未雨绸缪,所以我们领先别人一步,有所作为;因为我们未雨绸缪,所以我们领先别人一步,有所作为; 因为我们无私无畏,所以我们珍惜世界,被爱。 烟台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费建文主任的带领下,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建立了一个充满爱和力量的避风港。 在这里,他们和患者能够战胜疾病,走向健康。
推进标准化建设,夯实科室发展基础
随着烟台山医院东院区的正式启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无论是病房还是门诊都越来越完善和规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费建文介绍,这不仅是工作环境的改变,更是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的诊疗的基础和保障。
“1992年,呼吸内科正式独立成立,28年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东校区设有两个病房,92张床位,独立呼吸重症监护室和支气管镜室。 费建文告诉记者,2006年,烟台山医院在烟尾地区率先设立呼吸重症监护室。 危重病人的生命延续打开了希望之门。 同时,随着科室的不断发展,已实现独立的全封闭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软硬件设施也不断加强。 每张病床均配有呼吸机和吊塔。 先进的配套设施,如无创呼吸机、鼻高流量和ECMO等,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考虑到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一个门诊的容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门诊体系方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仅规模不断扩大,门诊环境也更加精细。 “烟台山医院东院区二楼整个西区是呼吸科门诊,在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的基础上,还开设了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节、戒烟、等待6个亚专科门诊,医生更专业,节省了患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诊疗水平。” 费建文说道。
此外,科室积极贯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王晨院士的“三驾马车”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呼吸学科规范化建设和发展。 费建文介绍,“三驾马车”是建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专科、特训、单学体系和标准体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高水平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质量纪律小组; 规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建设,建立组织体系、设施、人员、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学科建设标准,为医疗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三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疗联盟建设。 “在医联体建设方面,科室不仅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呼吸科建立医联体,还辐射到多家二级、基层医院,充分发挥了纽带作用。继往开来,整合教育、临床研究等资源,搭建专家咨询平台,推动双向转诊,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地区和行业的发展。”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前期准备充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就不利了。 费建文告诉记者,标准化建设是科室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人力资源都将迎来新的发展。
积极开展早期筛查,降低恶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早期筛查是避免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多年来,烟台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积极开展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筛查。 以其专业、敏锐的医学触觉,帮助众多患者将疾病的种子扼杀在摇篮中,用实际行动成为患者健康的守门人。
肺栓塞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但临床上十分罕见。 费建文解释说,发病率高但临床上少见,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肺栓塞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造成的。 针对这种情况,早在2001年,烟台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开始积极推进肺栓塞的规范化诊疗。 “现在,科室会对每位收治的患者进行肺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给予相应的药物或机械预防措施,并通过验血、超声等方式进行深静脉血栓筛查,早期进行治疗和干预。以防止其落入肺部并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费建文表示,烟台山医院目前在肺栓塞的诊治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在筛查方面,烟台山医院也是第一家开展肺结节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的医院。 2016年,烟台山医院成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烟威地区首家肺结节诊治分中心。 “2016年,我们首先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了早期肺癌筛查,当时有很多医护人员被筛查出来患有早期肺癌,无法得到诊断和治疗。” 费建文说,近年来,医院引进了“阿尔法狗”,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肺部结节。 通过科室筛查,医院每年筛查肺结节近2万例,包括早期肺癌到胸外科肺癌。 可进行数千例结节切除手术,这也意味着烟台山医院肺结节团队拯救了数千名患者和数千个家庭。
打鼾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它实际上是一种睡眠呼吸障碍疾病。 作为燕尾地区第一家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筛查和规范化诊疗纳入呼吸内科的医院,在多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睡眠呼吸障碍很容易导致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冠心病、糖尿病甚至猝死。 做好早筛查、早治疗极其重要。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健康意识不断提高,通过早期预防和干预,成功避免了疾病,这对医生来说是最欣慰的。” 费建文提醒广大市民提高健康意识,积极开展早期筛查,不要等到病情恶化才后悔。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帮助患者摆脱疾病
近年来,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与手术治疗相比,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烟台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仅引进了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等先进设备,还用先进技术帮助患者摆脱疾病。
一名70多岁的鳞状细胞癌患者,支气管肿瘤完全堵塞管腔,导致肺不张、呼吸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患者无法耐受化疗和放疗。 费建文最终决定采用介入治疗,通过支气管镜圈套器+冷冻帮助患者打开气道。 手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患者呼吸顺畅。 此后几年,患者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费建文用同样的方法,对病人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效果显着,患者的生存期远远超过五年。
另外,对于肺部小结节的患者,可以进行支气管镜活检。 如果检查结果是恶性,就会立即进行手术,良性患者不需要太紧张。 “即使是相对较远或只有几毫米的非常小的结节,通过支气管镜检查也能得到检查结果。因此,与长期CT随访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相比,支气管镜检查更像是一种检查。”给病人的‘定心丸’。” 费建文说道。
虽然烟台山医院开展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较早,但费建文告诉记者,早在十几年前,这对科室来说是一项较难的技术,但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科室不断发展,不断学习现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已经为他们所熟悉。
传承科室文化,强化人文关怀
“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是费建文对科室氛围的总结。 科室的氛围不仅影响科室的发展,也影响科室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影响患者。 因此,费建文非常重视部门文化。 在她看来,系的发展与前辈营造的文化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她也希望这种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传承。
“又脏又忙”是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的概括。 即使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部门里没有人在工作面前抱怨、退缩。 “保持对工作的热爱,承担起医生的责任,既然选择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要做你应该做的事。” 费建文告诉记者,自1996年进入科室以来,她一直在这种氛围中受益匪浅,希望更多的年轻医生也能从中受益。
因为那些年出去学习的机会比较少,但每次有出去学习的机会,对他们来说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系。 “每次有同事留学归来,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新理念,因为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为了科室,为了病人。” 费建文说,此外,每周科室主任都会带领大家进行查房、案例讨论。 大家除了传播、帮助、引领之外,还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如今,走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依然能感受到团结、积极的氛围。 大家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科室的发展,为保障患者的健康做出贡献。 “评价一个科室的好坏,患者是最公正的,患者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最高的赞扬。” 在日常工作中,费建文要求科室医生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从细微处入手,走进患者内心,与患者建立信任,让患者乐观地面对疾病和生活。
“刚搬到新院区的时候,很多以前的病人专程来看我们,他们都认出了我们。知道我们在这里,他们就放心了,我们绝对不会让他们失望。”费建文的眼神里流露出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在这股力量的带动下,她也将带领烟台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断发展,造福更多地区和医院,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寻找记者、求举报、寻求帮助,可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信息站”。 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我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