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神经内科名家 国内十大领军生命科学家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科学   大学   研究   院士   生物

2023-10-21 16:09:13 

中国十大生命科学家领军人物

(1)王晓东,美国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大陆留学生中第一位美国院士,在细胞凋亡的生化代谢信号通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他的科研论文质量很高,被引用率也很高,而且为人低调、谦虚。 王晓东创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中国科研机构中水平最高的研究所,其管理机制也成为中国科研机构的成功典范。

(2)施一公,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当选研究员、清华大学科学院院长。 他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第一位毕业生、普林斯顿大学青年讲席教授之一、第一位华人科学家。 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放弃了许多科学家成为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的梦想而回国。 科研论文质量高、数量可观。 他是中国学者中的天才之一。 他现在肩负着带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团队走向世界的重任。

(3)蒲慕明,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蒲慕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外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细胞机制研究。 ,是国际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 蒲慕明所长坚持科研的原创性和本土性,注重建设有利于科学研究发展、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科研创新文化。 1999年开始担任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为提高我国科研水平做出了贡献。 作出了突出贡献。

(4)饶毅,北京大学科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饶毅教授。 2007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他也是北京大学首位通过全球招聘的院长。 此前,饶毅协助蒲慕明教授重组了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还帮助课题组建立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交叉科学中心。 随后,他与王晓东、邓兴旺共同创办了跨学科科学中心。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饶毅教授回国前已在海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回国后以国内机构为科研参与单位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在其子刊上发表文章4篇。 饶毅还频繁通过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改革和完善中国现行文化体育管理体制。 他是一位真正爱国的科学家。

(5)裴钢,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同济大学校长。 1991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5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联合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0年5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2007年8月起任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担任多项学术职务: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亚太细胞生物学会主席、中医药全球化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创造学会主席,《Cell》、《Life》、《IUBMB Life》等国际学术期刊主编。 期刊编委会。

(6)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南开大学原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家和结构生物学家,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 1989年获墨尔本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校长大学。 2009年获得英国教育机构颁发的“杰出学术领袖奖”。 现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7)尚永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 199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9年至200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 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受聘美国哈佛医学院讲师。 2002年4月起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以及性激素相关妇科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哺乳动物细胞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为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8)曹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免疫学专家,少将军衔。 199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 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历任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十一届“尖子生”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主要研究方向是以树突状细胞为重点的基础免疫学、新基因的发现和新的免疫分子功能的研究,以及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9)段淑敏,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全国政协委员。 1991年获得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夏威夷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至2009年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任、副主任。 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在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突触发育与功能等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工作,特别是在胶质细胞信号分子的释放机制以及神经胶质细胞信号分子的作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工作。神经回路和突触上的神经胶质细胞。 在触觉可塑性调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10)王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9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医院心血管遗传学中心主任。 他为世界人类遗传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是长QT综合征和心律失常遗传学的创始人。 他总共发现了8个人类疾病基因。 发现了3个长QT综合征基因以及该综合征的第一个基因。 第一个冠心病致病基因于2003年被发现。2004年,一篇关于新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发表论文111篇,其中世界顶级杂志Cell2、3、3、4论文111篇。

中国海外十大生命科学家领军人物

(1)曹文凯,著名心血管病教授、杜克大学副校长、杜克大学医疗系统总经理

(2)何大一,著名艾滋病科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蒙德艾滋病研究所所长。

(3)钱泽南,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所长

(4)Li-Huei Tsai,神经生物学家、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与记忆研究所所长

(5)徐天,遗传学家,《Cell》杂志编委,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副主任,功能基因组中心主任

(6)朱健康,美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综合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7)刘永军,肿瘤免疫学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癌症中心免疫学系主任

(8)卢欣,癌症遗传学家,牛津大学路德维希肿瘤研究所分院主任

(9)A. Lim,分子细胞生物学家,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分子药理学系副主任,加州大学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旧金山。

(10)林海帆,干细胞科学家,耶鲁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

十大杰出华侨生物医学科学家

(1)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化药理学教授。 他是近年来美籍华人中最杰出的生命科学家。

(2)钱旭,生物医学工程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中国学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艺术和自然科学。 曾担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惠特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 他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在生物医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3)W Tsien,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 他在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创立了斯坦福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理学系并担任系主任。 他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4)谢晓亮/庄晓伟,谢晓亮是《科学》杂志编委、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 谢晓亮是大陆留美学生中第一位担任《科学》杂志编委的华人科学家。

庄小伟是《Cell》杂志编委、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化学物理教授。 他被评为当代 100 位最有前途的年轻科学家之一。

(5)袁俊英,细胞生物学家,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袁俊英作为细胞凋亡研究者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她获得诺贝尔奖时,她的导师赞扬了她的贡献。

(6) 詹育农 (Yuh-)/他的妻子 Lily Yeh Jan 和他的妻子都是杰出的神经科学家。 两人都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优秀的导师,他们的实验室培养了很多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模范夫妻科学家,彼此相爱,真正的榜样。

(7)丁胜,干细胞科学国际青年人才。 丁胜,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血管研究所教授。 丁胜也是美国Fate Cell 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8) 张毅/韩敏/罗立群分别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科罗拉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这三位教授都是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学者。

(9)陈志坚,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教授、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在细胞生物学中细胞信号传导的细胞调控机制和泛素酶学方面有杰出工作。

(10) David Liu,哈佛大学教授、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将化学和生物学结合起来研究活细胞的遗传密码和生物进化。 曾获得斯隆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化学会、海军青年科学家研究奖等多项奖项。 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全球百强青年发明家(35岁以下),并被美国《大众科学》评为全球百强青年发明家。 “该杂志还将他列为美国十大最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之一。

(生物谷)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