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特点及临床密切相关的流行病学特点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肺炎   肺炎支原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阳性

2024-01-04 18:35:09 

支原体肺炎(MPP),常简称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主要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间质病变引起的急性炎症。 常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并存。 该病有一定的自愈性,但也可出现脑膜炎、心肌炎、心包炎、肾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肺外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约占所有CAP病原体的5%~30%。 在多项CAP病原的权威调查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所占比例位居第二。 第一名和第二名是肺炎链球菌。

目前不太乐观的是,虽然支原体肺炎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共性和特点。 以下是我总结的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特点。 我想与您分享。 虽然篇幅有点长,但是你值得拥有!

一、流行病学特征

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我国北方以冬季多见,南方以夏秋季多见;

2、以分销为主。 大约每3至6年发生一次区域性流行,疾病易集中在学校、幼儿园、军队等人口密集的环境,也易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

3、性别间无显着差异;

4.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儿童、青少年为主,成人也多见。 最常见的年龄组是 5 至 20 岁。 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5~20岁以支气管炎、肺炎为主,20岁以上以肺炎多见;

5、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多通过口腔、鼻腔分泌物经空气传播;

6、潜伏期2~3周,具有传染性。 呼吸道细菌数量在症状出现后 1 周内达到最高,并在症状消退后数周内仍具有传染性。 患者康复后MP仍可在咽部残留1~5个月。 可见其具有长期传染性,需要引起重视。

2. 临床特点

(1)临床症状较轻,肺部体征阳性较少,影像学表现较重,且影像学改变早于临床改变。

(2)病程长,常规抗炎作用无效。

(3)亚急性起病,约半数患者无症状,仅10%有肺炎典型表现。 症状各有不同。 初期症状通常与流感症状相似,如全身不适、流鼻涕、咽痛、头痛、肌痛、食欲不振等。发烧方面,成年人一般为中低烧,少数可能为高烧。发烧。 儿童更有可能出现中度至高烧,也可能出现低烧或不发烧。 发热无明显发热规律; 可能会出现寒战,但寒战很少见。

最突出的症状是持续干咳,发病后 1 至 2 天内可逐渐恶化。 随后可出现少量白色粘稠痰或少量脓痰,偶见少量血丝。 发烧和其他症状消失后,咳嗽可能会持续 2 天。 每周,有些可能会以咽炎、支气管炎或大疱性耳骨膜炎的形式出现。

(4)症状一般较轻,一般可自愈。 病程约1~3周,但少数患者出现重症肺炎。 急性症状一般持续1至2周并逐渐恢复,疲劳和全身不适的症状可能持续数周。

(5)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延长病程; 肺炎支原体感染约占首次哮喘发作儿童的50%~62%,肺炎支原体感染约占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的20%~20%。 50%,而慢性感染会导致小气道收缩、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重塑,从而加重哮喘患者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和高反应性。

(6)肺外并发症比较常见,包括:咽鼓膜充血、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胃肠炎、心包炎、心肌炎、肝炎、肾炎、肾病、脑炎、脑膜炎等。成人肺外并发症比较少见,耳痛、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更为常见。 儿童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50.5%。 它们通常在发病后 2 天或几周内出现,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 它们可以累及任何器官,有时比肺炎本身更严重,并且临床上很容易引起。 被忽视和误诊。 肺外并发症往往随着MPP的改善而改善,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肾脏的损害持续时间更长。

三、辅助检验的特点

■ 例行检查

血常规及急性期反应物: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等反映炎症的指标一般可升高,但缺乏特异性。

冷凝集试验(CAT):是最早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方法,阳性率约50%。 症状在 7 至 10 天内出现,并在 2 至 3 周后急剧下降。 75%的成人急性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凝集试验为1:64,滴度高低与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注:其他呼吸道感染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心血管疾病、骨髓瘤、热带病等疾病也可产生阳性结果。 因此,冷凝集只能作为诊断参考。

■ 病原体检测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依赖于病原学检测。 主要方法包括培养、核酸扩增技术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和分离:肺炎支原体的经典培养和分离是从咽拭子、气管抽吸物、胸膜穿刺液和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培养肺炎支原体。 它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MP培养条件苛刻。 生长缓慢,因此缺乏早期诊断价值。

肺炎支原体核酸扩增诊断技术:PCR检测时间短,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已成为临床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早期、快速诊断的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核酸扩增诊断技术虽然具有不受年龄、抗体产生能力、病程、用药等因素影响的优点,在MP感染的早期检出率最高。 ,需要注意的是,与MP后感染无关。 携带者状况差异:研究表明,MP感染后1个月,检出率仍高达50%。 MP-DNA持续携带的中位时间为7周,有些个体可以持续长达7个月。

■ 血清学检测

1、血清学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 血清学检测主要检测MP-lgM和MP-lgG。 单项MP-IgM抗体滴度≥1:160对近期MP感染或急性感染具有诊断价值。

2.lgM测量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 因此,如果每2~3周复查MP-IgM或IgG抗体滴度增加4倍或以上,则表明近期有MP感染。

3.一般认为IgM抗体效价(ELISA法)≥1:16即可诊断。 若IgM抗体滴度≥1:64,或恢复期抗体滴度增加4倍,即可进一步诊断。

4、MP-IgM是机体被MP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 通常在临床症状出现后 7 天左右出现(儿童为 4 至 5 天)。 对于其高峰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的专家组有不同的看法。 不一致。

例如,《成人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指出“感染后3周达到峰值”,《呼吸内科主治医师660问(第2版)》指出“ 3~4周内达到峰值”,《实用内科学(第2卷)第15版)》写道“高峰在4~6周之间”;

MP-lgM的持续时间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写为“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呼吸内科主治医师660问(第2版)》则将MP-lgM的持续时间写为“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 《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中写为“12~16周转阴”,《实用内科学(第15版)》则写“持续2~12个月”。 虽然不同作者写得不一致,但至少可以说明MP-lgM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因此,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常听到的“MP-lgM阳性表明正在感染肺炎支原体”的说法可能并不正确。 换句话说,MP-IgM阳性可能并不真正表明这种感染,也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 MP药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成年人可能出现特异性IgM阴性。 换句话说,MP-IgM多重阴性并不能排除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存在。

5. MP-IgG可用于回顾性诊断。 发病后1个月左右达到高峰,可持续6个月。 它是追踪病因的好手段,但没有早期诊断价值。

因此,可以看出MP-IgG可能不会比MP-IgM持续时间长。 在临床和实验室环境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MP-lgM阳性意味着MP被感染,MP-IgG阳性意味着过去曾发生过感染”。 涉嫌误导是否需要临床治疗。

■ 胸部影像学

1.肺部阳性体征较少,但影像学表现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特征。

2.胸部影像学表现差异很大,从微小病变到广泛实变。 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周围肺炎,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小叶中心结节、局限于下叶的斑片状实变和浸润,可伴有间质改变或分布于多小叶段。 其他还可能包括节段性肺不张、结节性浸润和肺门淋巴结肿大,2%~10%的患者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3.肺部症状和体征提前1至2周出现。 这种时间差也使得影像学成为该病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可以弥补免疫学诊断和病原分离培养的时间滞后。

4. 诊断功能

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虽然培养分离肺炎支原体对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其检出率低、技术要求高、时间长。 血清学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血清抗体增加4倍以上,但多为回顾性诊断。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可参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流行期间,根据临床和X线表现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散发病例的临床表现也可提示诊断。

尽管MPP的临床表现没有太多特点,但传统观点认为以下表现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包括:

①以青少年多见,症状相对较轻,以干咳为主,胸部体征较少,X线病变较重,多变,呈磨玻璃样;

②肺外表现较多;

③外周血白细胞不高。

待确诊患者应进一步评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 还可以参考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指南标准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是否接受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高危患者)。

5、治疗特点

(1)对症治疗:该病有自限性,多数病例无需治疗即可康复; 充分休息,供给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需要药物退烧的,应选择作用缓慢、持久的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化痰止咳,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可将药物雾化吸入。 咳嗽剧烈者应给予适当的镇咳药。

(2)抗菌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早期适当应用抗生素可以缩短病程,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克林霉素、β-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对其无效。 但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抗生素。 针对性抗生素治疗。

至于支原体肺炎首选抗菌药物,最新的教科书和指南是矛盾的。

2018年出版的最新教材《内科学(第9版)》仍然推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对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敏感者可选择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或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疗程通常需要2至3周。

指南(《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2016年版)》)指出,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药物为: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阿奇霉素已被撤回。 第二个选择位置。 上述三类抗菌药物中,氟喹诺酮类药物一般应避免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使用,因为它们会对骨骼、软骨等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对MP感染的抗菌作用较差。 ; 由于四环素类药物会导致牙齿变黄和牙釉质发育不全,因此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阿奇霉素具有半衰期长、抗菌后遗症少、生物利用度高、细胞内浓度高等特点。 同时,为了减少用药时间,减少胃肠道反应,并防止连续用药和避免耐药性的产生,间歇治疗,无论从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依从性、廉价性和耐药性等方面来说都是优于连续给药,且疗效相当。 因此,阿奇霉素的正确用法一般是症状较轻的患者连续应用3天为一个疗程,重症患者可连续应用3天为一个疗程。 一个疗程持续5至7天。 一个疗程后,停药4天后可重复第二个疗程(但对于婴儿,阿奇霉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制剂应慎用)。

由于国内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成人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应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72 成年MPP患者数小时后无明显好转,应考虑耐药细菌感染的可能。 如无明确禁忌症,可改用呼吸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后一般良好,死亡率通常较低,但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参考:

1. 林国伟,王继尧,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2.于森阳,蔡伯强。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660问(第二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刘又宁。 呼吸医学高级教程。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6.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2016年版)。 中华结核病与呼吸医学杂志。 2016.39(4):1-27。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病与呼吸医学杂志, 2010, 33(9): 643-645.

6.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内科学组。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 中华实用儿科学杂志。 2015, 30(17): 1304-1308。

7.于森阳,孙宝军。 呼吸内科临床诊断与治疗要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9.

8.葛俊波,徐永健,王晨。 内科学(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