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统计学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信息
采用方便样本选取的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护理专科2013级学生129名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 完成相关内容的理论教学; 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学生按顺序编号,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4名学生)和对照组(65名学生)。 两组在性别、年龄、学习进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讲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
1.2.2 观察组
引用教学理论设计手术衣穿脱技能微教学流程,将手术衣穿脱整体操作项目分为使用准备-洗手消毒-穿着手术衣-戴手套-脱手术衣-脱手套-终末消毒相对独立 完整,可以测量重复的7个小手术,并为每个小手术制定具体步骤、练习目标和效果评估,形成连续完整的运营链。 告知学员完整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老师指导学员分段进行训练。 练习时,老师用手机给操作学生拍照,包括拍摄独立的项目操作和整体操作过程。 拍摄视频参照个人、学生、老师三方评价的评分标准。
1.3 效果评价
1.3.1 运行评估
实验课结束后,两组学生均进行了穿脱手术衣的技能考核。 考核分为洗手(20分)、穿脱手术衣(50分)、穿脱手套(30分),总分为100分。 采用一对一考核,授课老师不参与考核。
1.3.2 问卷调查
实验结束后,发放教学评价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生对护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满意度; 护生对教学教师的满意度。 为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问卷将采取匿名形式发放。 设计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共发放调查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0统计软件包,两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个结果
2.1 两组学生穿脱手术衣技能测试结果
实验组在洗手、穿脱手术衣、戴脱手套、总分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学生教学评价比较
实验组教学和教师满意度分别为92.19%和95.31%,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微格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穿脱手术衣的测试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组,说明本研究采用微格教学的方式,对穿脱手术衣的完整操作项目进行教学和细化。准备材料、洗手消毒、穿手术衣、戴手套、脱7个独立小操作手术衣、脱手套、终末消毒。 方便学生从细微处入手,一步步突破各个环节,提高由简单到深入的螺旋式操作能力,最终使学生准确、有序、顺利地完成整个操作。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完成和完善每一个小操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另外,通过拍照记录学生的操作动作和操作过程,让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主动寻找问题,然后授课老师对错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点评,从而加深理解。操作学生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同时能够扬长避短。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操作,使学生彻底掌握这项操作技能。
3.2 微格教学教学方式受到学生认可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92.19%的学生对教学方法表示满意,95.31%的学生对教师表示满意。 在操作练习中,学生可以由简单到困难一一掌握小操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拍摄记录客观反映学生的缺点,减少学生在互相评论时对他人意见的抵触情绪,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这项研究不仅优化了教学流程,而且使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增进彼此感情。 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微格教学法在手术衣穿脱技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质量。 微格教学方法为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菊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