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17岁少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两小时挽救一条性命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心脏移植

2023-06-26 03:01:06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山医院已完成心脏移植手术600余例。

一名17岁男孩心脏骤停,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心肺复苏,绕过“鬼门”。 最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专家团队勇敢闯入禁区,通过心脏移植将男孩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 各项指标正在好转,23日出院。

小叶是高二学生。 她于4月下旬开始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全身乏力、胸闷、胸痛等一系列症状。 在当地医院治疗期间,出现呼吸骤停、心脏骤停,被紧急植入ECMO,并被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初步诊断,小叶患的是暴发性重症心肌炎。 暴发性重症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严重、最特殊的临床类型之一,起病急、病情进展极快。 如果治疗不及时,早期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死亡率极高。 经过11天的ECMO治疗,小叶的心功能并未明显改善,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接连发生。

5月5日深夜,载着小野的救护车赶赴中山医院。 原来,带着最后一线希望,小叶的家人慕名而来,向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王春生教授寻求帮助。 在充分了解小野病情后,王教授判断,小野目前病情极其危急,早期心脏移植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即使进行心脏移植也需要承担巨大的手术风险,王春决定为他争取最后的机会。 心脏移植组副主任医师杨兆华立即与当地医院沟通,精心制定了跨省转运方案,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晚,小叶顺利转入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 检查结果显示,小叶的病情危急远远超出了预期。 他不仅患有心力衰竭、肾衰竭,还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全身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他无论何时都还活着。 。 ECMO+IABP+CRRT+呼吸机……重症监护室里几乎所有的生命支持手段都用上了,只有等待合适的心源移植才能真正缓解生命危机。

幸运的是,国家器官分配等待系统传来好消息:传单很快就被分配到了配型心脏。 第二天一早,心外科杨兆华、刘定前、尹秀杰三位医生带着设备赶到了心脏捐献者所在的医院。 下午3:00,供体采集顺利完成,他立即赶回中山医院。 手术室已经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供体心脏一到,王春生教授立即带领团队开始心脏移植手术。 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心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小野成功脱离ECMO和IABP的救助,胸腔内一颗健康的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手术后,在心外科重症监护室的精心护理下,小野克服了急性排斥、感染、营养不良等移植手术的重要难关,逐渐恢复了严重受损的身体各项功能。 术后14天,小野的肾功能恢复正常,不再需要依赖血液透析; 术后20天,小叶成功脱离呼吸机; 手术一个月后,小叶从心外科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 不久前,小叶手术恢复良好,各项指标都在好转,顺利出院。

记者获悉,中山医院自2000年开展心脏移植以来,在王春生教授的带领下,已完成心脏移植600余例,心脏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 “只要患者有1%的希望,我们就必须付出100%的努力,因为我们承载的是生命的托付!” 王春生教授说。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