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西安市第三医院
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是“病人脖子上挂着一把钝刀”。 寰枢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手术是重要的手术方法,但技术难度大、手术风险大。
近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蒋伟团队完成一例显微镜辅助寰枢椎后路牵张压缩伸展复位技术(DCER:、、、)枕颈复位融合及内固定手术。寰枕畸形+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内固定治疗将填补我省技术空白。
患者年轻男性,35岁
主诉“双上肢无力伴肌肉萎缩2年”
患者2年前出现双侧上肢肌无力,无明显诱因。 近2年来,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双手肌肉萎缩,丧失劳动力。 近日,患者病情加重,来到西安市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就诊。
检查显示:
,期间
00:09
夏科关节“爪手”
影像学检查提示:
寰枢椎脱位不仅破坏枕颈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还会导致上脊髓功能障碍。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姜伟脊柱外科团队讨论,患者寰枕畸形+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伴有脊髓空洞、感觉减退、双手夏科氏关节。 手术指征明确,需要尽快手术。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原则是恢复正常解剖关系、维持稳定性、解除脊髓压迫。 姜伟团队应用新技术后路寰枢关节牵张压缩伸展复位技术(DCER)完成了显微镜辅助下寰枢关节后路牵张枕颈复位融合内固定手术。
DCER(、、、)技术介绍:
后路寰枢关节扩张压缩伸展复位技术术中松开寰枢关节,通过后入路将融合器植入寰枢椎侧块关节,下移齿状突以矫正BI,然后以融合器为支点进行压缩复位将齿状突向前移动以纠正 ADI。 该技术通过松开寰枢关节之间的撑开,增加固定融合后斜轴的角度,有效缓解脑干腹侧压力,改善枕大孔区脑脊液循环,从而恢复枕骨大孔区的脑脊液循环。小脑扁桃体高度正常,缓解脊髓空洞,有利于缓解术后患者手部麻木无力的情况。
手术示意图来自PS教授的文章(PMID:): A.先切除枕骨大孔下缘的一部分; B.向后松开C1-2侧块关节,然后矫正侧块关节两侧齿状突高度,放置Cage实现纵向撑开,矫正BI; C.植入C2螺钉和枕骨螺钉; D和F。以融合器为支点,施加后部压力,实现超伸复位并矫正AAD。 E 和 H. 实现纵向和矢状减少。
后路关节间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示意图 摘自北京宣武医院神经脊柱中心陈赞教授(PMID:)的文章:AB:使用牵引工具通过后路松解寰枢关节; C:寰枢关节松解椎关节间植入适当高度的融合笼; D:通过悬臂技术减少寰枢椎脱位。
手术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脊柱中心陈赞教授设计
寰枢关节间隙释放专用工具
术后患者病情稳定,无不适。
术后三天查房:
患者神经功能正常,双上肢麻木感及手部动作意识较术前有所改善。
,期间
00:40
,期间
00:16
复查CT显示:
斜椎管角CCA由119度增加至138.8度,牙突位置下移,ADI恢复正常
祝愿患者在浑浊的人生中绽放出不一样的花朵
寰枢椎脱位合并颅底凹陷是脊柱手术中严重致残的疾病。 手术需要手术医生对椎动脉变形等病理解剖有全面的了解,经验丰富,技术精湛。 脊柱外科蒋伟主任团队研发的新技术——后路寰枢关节扩张压缩伸展复位技术(DCER)填补了我省该技术的空白,标志着脊柱外科西安市第三医院可为上颈椎、寰枢椎脱位等脊柱手术疑难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造福大众。
参考
[1]Goel A, P. for 和 to . 印度。 2004 年 9 月;52(3):338-41。
[2] PS, Kumar A, et al., , and of and : a小说飞行员[J]., 2013, 72(6): 1040-1053.
[3]陈泽,段文,等。 安全且内部治疗:案例和。 操作()。 2021 年 3 月 15 日;20(4):33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