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医院将病历公开,你会看吗?(内科住院病历)医院病历归哪个科管,

编辑:ka981      来源:ka981     

2024-07-26 00:22:53 

 

苏琪是一位退休环卫工人,日前,他因肺炎住进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期间,使用了头孢类抗生素,医生反复叮嘱:“千万不要饮酒,制止发生不良反应。”

出院第一天晚上,苏琪和几名好友出去用饭,小喝了几口。第二天凌晨,苏琪突然胸闷、呕吐,被送入医院急救。

家属找到此前给苏琪治肺炎的医生理论:“你是怎么给治的?为什么病人刚出院就出问题?”家属要求医院提供患者住院时病历的复印件。经过申请,医院方满足了家属的要求,经专家鉴定,院方的治疗并无任何问题。最终认定:苏琪是在使用抗生素后因喝酒,引起了双硫仑反应,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病历公开,真相得以还原。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病历公开,各方说法不一。

三甲医院同意病历公开率最低

病历是记载患者就诊信息的工具,分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门诊病历都是公开的,看完病,病人便将它拿回家了。住院病历目前大多数医院不公开,仅允许患者复印病历首页、出院证明、出院记录、检查单等,以为患者报销提供方便。

医生该不应向患者公开全部病历?一直以来争议颇多。调查显示,46%的医生所在医院同意患者查阅、复印住院病历,但公立三甲医院同意率最低。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目前国内能做到住院病历全部内容向患者开放的医院屈指可数,其中最被各人熟知的是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自2016年8月起,粤北人民医院实行“住院病历全部内容面向患者开放”,患者本人及亲友可查阅全部内容,包罗病程记录、病例讨论、会诊记录等。

粤北人民医院:与患者沟通更容易了

“刚开始开放病历,我们还是比力担心的,担心病人天天拿着病历来找碴。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一切平稳。” 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韦湘说。

令韦湘感受最深的是,开放病历后,与患者沟通更容易了。“之前给患者讲解、分析病情要说很多次才行,现在他们会主动看医生写的东西,沟通更容易。”

韦湘举例说:“之前值班时,常有患者来问:‘今天这个检查结果是多少?’占用医生很多时间,开放病历后,他可以通过手机自己查询结果,第二天会问自己的管床医生:‘我某个指标下降了,接下来如何治疗?’值班医生节省了很多时间。”

“很多病人觉得医生写的东西很神秘,担心医生说的是一套,写的是另一套,病历公开后,每个环节都是透明的,他也就不再疑神疑鬼了,” 韦湘幽默地说,“其实医生写病历就跟你们记者写稿子一样,只是工作过程的一个记录,可患者就是想知道你写了什么。”

粤北人民医院副院长吴强告诉记者:“病历开放后,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病历记录更及时、更完整。以前医院靠行政部分监督,医生在特别忙的时候,会有侥幸心理——今天不写了,明天再补。这种情况不罕见。现在医生必须当天完成病历,因为明天早上一起来,患者就要看,这相当于一双双患者的眼睛在背后盯着医生。”

反对方:病历公开了,患者能看懂吗

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外科主任对全部病历公开不看好,他表现:“病历公开外貌上说给了病人更大的知情权,可真有人使用这个权利吗?病人想了解病情,可以直接问医生,两人面对面交流更充实,况且医生可以用比力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让患者看病历,有几个人能看懂呢?他们关注的重点正确吗?也许他们自己看病历,会觉得医生说的东西和他们看到的不一样,反而增加医患矛盾。”

基层医改专家徐毓才认为,患者的科学素养乱七八糟,病历公开后,部门患者可能会产生误会,特别是当差别医务人员对疾病判断不一致时,一旦公开,患者可能会抓住某个片面的、对自己有利的点去“做文章”。另外,他也担心,病历公开后,医生在病历讨论时,会只说官话和套话,不肯意说出自己的真实观点。

支持方:有利于医疗质量提高

从事肿瘤专业的一位医生化名巴山夜雨,在网上发出了赞同的观点:“如果产生纠纷,病历也要呈堂供证的,不公开也掩护不了什么。病历公开,病人能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督促医生更严谨。”

烧伤整形外科医生蔡亮说:“其实向患者开放病历没有什么关系,只要给我写病历的时间,并保障我休息的时间,我能把病历写得不错的。”

“现在治病比以前更放心、更放心了。”半年前,因为阑尾炎在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拿到申请密码后,随时可以检察自己的就诊情况,清楚看到医生如何对症下药,开放透明让她更信任医生了。

田女士对病历公开很期待,她说:“虽然无法完全看懂,但至少说明,医生对我们患者有一个开放的态度,愿意让我们了解他们的工作。”

中立者:病历内容应该有选择性公开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认为,不能笼统地去谈全部病历进行公开,部门特殊情况的病历可以适当性选择不公开。

他说:“面对常见病、普通病等患者,向病人公开病历确实有利于他们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但在一些三级甲等医院、大医院和中心医院中,遇到疑难复杂危重病人相当多,这些病历若一律公开,会给病人带来不须要的心理干扰,甚至会给医患沟通带来一定障碍。”

在采访中,几位医生向记者表现:“最好不要公开全部病历,我们在面对疑难病例时的一些讨论,最好还是不要公开。”

别忽视病历公开背后的风险

从国际上看,病历内容全部向患者公开已成趋势。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开放病历做了很多年,开放标准非常大,只要把当事人的姓名等涉及隐私的信息过滤掉,则患者病历可向全美所有医院开放,最终形成一个整体案例库,所有医生都能分享,并基于这些病历进行研究。

在美国,患者在就诊后,医院会给患者分配一个账号,患者凭此账号和自设密码登录相关网站,即可查到自己的全部病历。

孙女士的父亲孙其(化名)曾因肺癌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住院,住院期间,孙女士可随时查阅父亲的病历内容。她说:“里面信息很详细,除客观检查陈诉,还包罗医生写的各种主观分析,甚至连电话沟通记录都有记载。整个就诊过程很舒心。”

一位行内医生告诉记者:“美国人能‘玩得起’病历公开,因为医生在接待患者时会全程录音,然后通过互联网发给印度。印度和美国之间的时差大概是9小时左右,美国医生睡觉了,正好是印度录入人员上班时间,他们懂英语,可以完成录入,录完后再发给美国,本钱很低,这是印度外包服务中的重要一项。”

然而,高度方便的病历公开系统也会带来副作用,即给黑客以可乘之机。据估计,美国每年因医疗身份失窃影响了约莫230万人的生活,并给受害者造成人均1.35万美元的损失。

有的 黑客甚至会锁死医院储存的电子档案,索要报答。美国洛杉矶某医院便遭遇了这样的麻烦,黑客索要9000比特币,其时约合340万至365万美元。对于这种网络犯罪,警方束手无策,破案难度大,且流程长。最终,医院方不得不当协,向黑客支付了40个比特币(约合1.7万美元),才使医院网络系统重新能够运转。

病历公开,需要规范护航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在向患者开放病历的同时,实施掩护性医疗步伐

所谓掩护性医疗,在临床工作中, 往往是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刻意隐瞒或部门隐瞒关于病情、预后及治疗风险的相关信息, 以防止患者出现不安、灰心、自暴自弃等不良身心状态而影响治疗,我国目前法律尚无掩护性医疗的具体定义。

韦湘解释说:“开放后的病历也不是人人都能随便看到,只限于患者和患者委托人看。在患者有民事行为能力,同时无需掩护性医疗的前提下,可以开放。否则我们会根据法定步伐,只向患者配偶、子女开放病历。”

如患者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会先跟患者直系家属沟通,决定是否向该患者开放病历。如患者直系家属同意保密治疗,则电子病历不会对患者开放。

韦湘说:“病历开放两年来,我们医院因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为零。随着社会开放,许多人摒弃了此前‘既然来了医院,就必须救活,救不活就跟你闹’的想法,他们知道,有些疾病并不是医学能解决的。”

韦湘说:“如果开放病历真的是大方向的话,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的制度,来规范医患双方之间的行为。在我们医院病历开放之初,我们比力担心病人拿截图等片面信息打官司什么的,希望有相关制度进行规范,这样对整体开放病历有利。”

文/本报记者 杨淑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