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闽商界 来源:闽商界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和仁东医学联合主办的“仁心解泌”疑难病例讨论荟播出后引起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热烈关注,上周的11月12日 “仁心解泌”第二十四期如期在“云端”与各人见面。
本期仁东医学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盛璐教授担当会议主持,同时邀请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罗明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平教授作为病例提供专家为各人带来两个尿路上皮癌疑难案例的分享。到场本次讨论荟的大咖专家还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曹明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董海鹰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志贤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赵海锋教授一同为疑难尿路上皮癌患者探讨最佳治疗方案,交流经验心得。本期主要讨论内容为:膀胱全切术后双侧输尿管造口肿瘤同时复发,且病理差别,该如何治疗?关于多发尿路上皮癌的综合治疗是如何进行的?
今天我们为各人介绍的第二个病例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平教授提供。
病例2
病例介绍:
患者情况:男,58岁,3年前脑梗病史,高血压病史6年。主诉:尿频,尿急,尿痛3月,血尿1月。专科查体:左肾区叩痛(-)右肾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前列腺巨细Ⅰ度,质地中等,未及结节,中央沟平坦。辅检:2017年2月3日,B超显示左肾结石。2017年2月16日,CT显示膀胱顶部壁增厚,MRI显示厚壁占位。2017年2月23日行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浸润至固有层(标本含肌层组织),诊断为NMIBC(T1)。根据NCCN指南,于2017年3月30日行二次电切术,病理诊断:膀胱粘膜面大片炎性渗出坏死,异物性芽肿,钙化及疤痕形成,局灶尿路上皮显示反应性非典型增生。
2019年1月26日因“膀胱肿瘤术后2年,血尿1周”入院。膀胱镜检显示整个膀胱粘膜外貌水肿,伴有出血,视野不清。2019年1月28日,CT显示膀胱壁弥漫性增厚。2019年1月29日行膀胱镜检查+诊断性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膀胱右侧壁可疑组织“粘膜慢性炎”,小灶区尿路上皮中度异型增生,膀胱颈口左侧壁可疑组织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浸润至固有层。2019年2月15日行TURBT,病理诊断:“前列腺尿道部”见出血坏死物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膀胱左侧壁”粘膜慢性炎半尿路上皮原位癌。诊断:局部晚期膀胱癌伴有CIS(T4N0M0)。2019年3月7日行腹腔镜下膀胱全部切除术+扩大淋逢迎清扫术+全尿道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病理显示输尿管切缘见尿路上皮原位癌,淋逢迎未见癌转移。术后第5天拔除右侧双J管,术后第7天拔除左侧双J管,患者无发热,予以出院,后患者拒绝行辅助化疗或免疫治疗。
2020年4月7日因“左输尿管造口肿物一个月,肌酐升高一周”入院,肌酐:141umol/l。于2020年4月9日行左输尿管肿物活检术+右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输尿管口乳头状肿物: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浸润性角化性鳞癌,输尿管未见癌栓,肿瘤底部不清。2020年4月17日行右输尿管肿物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右输尿管造口乳头: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合并低分化鳞癌,脉管内未见癌栓。CTU显示左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显影。PET-CT提示输尿管口肿瘤,未见转移或肾盂输尿管肿瘤。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造口术后,诊断:左输尿管造口乳头鳞癌(原有CIS),右输尿管造口乳头尿路上皮癌合并鳞癌。后续治疗应选择右输尿管肿瘤根治术+左输尿管造口肿瘤切除?还是双侧输尿管造口肿物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参考2020 EAU指南UTUC保肾手术的适应症,于2020年4月28日行(双侧)输尿管造口肿物切除术+(双侧)输尿管-(双侧)皮肤造口术。术后应如何进行治疗?
在仁东医学进行基于尿路上皮癌手术组织的“优可安™PLUS-尿路上皮癌精准诊疗基因检测(642基因+PD-L1/CD8) ”分析,检测结果如下:
基因检测结果(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