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特征
该病在季节交替时易发生,其传染源是病羊,其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也可传播该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也可引起感染。 对该病易感的动物是山羊和绵羊。 山羊比绵羊更易受影响,并且临床症状更严重。 不同品种的山羊或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易感性。
小反刍兽疫的症状
(1)临床症状。 对小反刍兽疫发病症状的跟踪观察发现,山羊比绵羊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在发病过程中会表现出更典型的发病症状。 病羊感染相关病毒后,会有一个潜伏期,短则4~5天,长则21天。 发病后,病羊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41℃左右,并在发病后3~5天内持续维持高温。
然后出现精神不振、烦躁、毛色发黑、不愿进食、口鼻干燥等症状。 而且,口腔、鼻腔内会出现脓性粘液,呼吸时会有恶臭味。 出现发热症状后4天内,病羊口腔粘膜充血、发红、轻度糜烂。 随着病程延长,糜烂症状逐渐加重,导致其部位组织坏死。 然后逐渐波及牙龈、上下颌、颊膜、舌等口腔组织,并会因组织坏死、脱落而形成不规则的糜烂斑。 病变较轻的病羊可在2天内逐渐康复,这些病羊死亡的机会较大。 病变严重的病羊在疾病后期会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怀孕母羊可能会出现流产。 此类疾病的症状将持续存在,直至病情逐渐恶化,导致精疲力竭和死亡。
(2)病理变化分析。 由于小反刍兽疫实际上是一种由病毒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因此在制定该病的预防方案时,保持饲养环境整洁、清洁是基本的预防目标。 其环境预防性管理可通过饲料、农场、农户三个方面实施。 因小反刍兽疫而死亡的病羊尸检显示,肠道、真胃感染、糜烂、坏死,气管、咽喉处有出血性血斑,盲肠、直肠有条纹出血。 部分病羊的脾脏和淋巴结也出现肿大、坏死的病灶。
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措施
(一)注意环境消毒。 饲料要严格按照科学配方进行搭配,饲喂时间和用量要规范。 还要避免使用原水作为羊的饮用水。 在养殖场管理方面,应制定相应规定羊发烧怎么治快最方便,要求定期对羊舍、养殖场周边、饲栏等固定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同时,加强人员、车辆等流动因素的消毒和监测。 养殖场前可设立消毒隔离区。 人员进出养殖场时必须严格手脚清洁消毒。
(2)注意预防接种。 当出现小反刍兽疫时,饲养人员要对病羊进行隔离并及时治疗,病情严重的要扑杀。 但如果出现大面积感染,就需要迅速采取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 接种可采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1月龄以上羊接种,接种剂量1mL,颈部皮下注射。
(三)提高专业知识。 饲养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 要加强与周边养殖户的交流,全面掌握小反刍兽疫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治疗
一旦发现疾病,应迅速隔离病羊进行诊治。
治疗方案 (1)
1.西药治疗:
羊瘟金针+细头孢+刀豆球蛋白+米粉(2支),肌肉注射,连续2-3天。 怀孕羊不准添加米粉。
2、中医疗法:
麻黄6、杏仁6、石膏30、桔梗9、甘草6、枳壳9、柴胡9、丹参12、地榆12、白头翁15、黄连6、二花15、连翘15、板蓝根30、车前子12、丹皮9、黄芪30。水煎服,每1-2天1剂,灌胃胃废,50公斤大羊一只。 食欲羊按1:500的比例磨碎混合,添加酵母粉和氟苯尼考粉效果更佳。
治疗方案 (2)
1、一瓶强效多肌细胞用5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人用)稀释(如果是怀孕母羊,直接用5毫升生理盐水或维生素C注射液稀释)
2. 稀释并混入一小瓶反刍动物血液中
3.混合后,取体重200斤,每日注射一次,一个疗程为23天。 如果羊间歇性发热求医网资讯,粪便不好,建议使用头孢曲松(1瓶30斤体重)+清开灵(1毫升管20-30斤体重),效果更佳。
4、对于病情较重的羊(特别是前期用多种药物都没有治愈的羊),建议在后海穴(羊尾部以下、肛门以上)注射,这样排泄快,吸收好。
5、对于妊娠情况特别严重的母羊,建议将混合药物加入200ml葡萄糖水中输注母羊,这样治疗更快,控制效果更好。
6、对于出现黑便、血便、胃肠道腐烂严重的羊,建议进行输液治疗(参考第5项),然后加用一些维生素注射液,有利于胃肠粘膜的修复。
7、病羊应尽量隔离治疗,每天对羊圈进行消毒。
8、在病羊饮水中加入小苏打或红糖(温开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治疗方案 (3)
病羊用羊本健、头孢菌素治疗,高烧者用中药退烧,病情严重者用干扰素或刀豆素治疗1~3天。
未受影响的羊应紧急接种小反刍兽疫疫苗。 同时做好消毒工作,对病料、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