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久坐不仅让人心情烦躁,还可能蕴含着“杀机”。 连续开车30个小时后,胡阿姨心脏骤停。 经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多方努力抢救,才获救。
50岁阿姨连续开车30小时摔倒
近日,胡阿姨与家人乘车返回广州。 由于同行人数较多,狭小的空间限制了她的活动,她只能蜷缩在角落里。 途中,胡阿姨感觉胸闷不适,但家人以为是长途乘车缺氧造成的,就没太在意。
正好遇上堵车,一家人经过30个小时的车程才抵达广州。 当她准备起身下车取行李时,胡阿姨“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任凭她怎么叫都醒不来。 家属见状,急忙开着车前往省二医院急诊科求救。
多学科抢救2小时,心跳奇迹恢复
送到医院时,胡阿姨已经没有呼吸、没有心跳。 省二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并通知心血管内科五科(心脏重症监护室)紧急会诊。
心血管内科五科(心脏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恒亮听取了家属的诉说,认为胡阿姨可能因为长时间坐车而患上了肺栓塞,下肢静脉中的血栓脱落了。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导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很快就位。
省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五科(心脏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陈五奇,拥有丰富的介入抢救经验。 他判断:“虽然胡阿姨已经恢复了心跳和呼吸,但在气管插管的帮助下,她的血氧饱和度只有67%。
在有创呼吸机和各种升压药物的协助下,陈五奇副主任医师穿刺胡阿姨的股静脉,成功插入导管,找到血栓位置,并进行机械负压吸引。
就这样,危及胡阿姨生命的血栓顺着管子一点一点被拔出体外,她的血氧饱和度升至90%。 经过2个小时的多学科连续抢救,胡阿姨终于逃出了死亡之门,被转入心血管内科五科(心脏重症监护室)病房进一步治疗。
夏季出行需警惕,长途驾驶有风险
据省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五科(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主任医师金文介绍,肺栓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 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80%。 肺栓塞起病急、进展快,许多患者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死亡。 此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孕妇、长期卧床患者、肿瘤手术后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等,需积极预防。
他指出,胡阿姨的病情属于我们常说的“经济舱综合症”,是指经济舱乘客长时间坐在狭窄的座位上,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栓而引起肺栓塞的疾病。
“经济舱综合症一般不只限于飞机,其他交通工具也会出现。” 他强调。
夏季是出行旺季,道路交通容易出现拥堵。 金文导演建议:
1、在飞行或驾车的途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进行运动,每两个小时就应该锻炼身体,让血液循环。 在座位上,可以多次踮起脚尖,每个动作持续几秒钟,做10-15次,让腿部肌肉收缩求医网,将血液压向静脉,避免血栓形成。
2、车内多喝水或非酒精饮料,保持血液畅通。
3、还可以穿低膝弹力袜,防止静脉血液瘀滞,使血液更好地回流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