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婴幼儿护理 扁桃体 腺样体肥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求医网信息
“我家宝宝打呼噜很大,需要去医院检查吗?” “我的宝宝总是眨眼睛并清喉咙,这是怎么回事?” 家里的宝宝也有这些“小毛病”吗? 今天是国际儿童节。 本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医生将为家长解答疑问。
警惕孩子眨眼、清喉咙的“小毛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吴立群:孩子反复眨眼、清嗓子,是家长的通病。 如果孩子频繁眨眼、清喉咙,家长要注意这个“小问题”,这可能是很多疾病的早期信号。
短暂性抽动障碍:多见于4~7岁儿童,早期常表现为眼部和面部肌肉抽搐,如反复眨眼、皱眉、清喉咙、抽鼻子、摇头等。 抽动症状经常波动和变化。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2周,就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 否则,抽动症状可能发展至颈部、躯干或上下肢,成为多发性抽动。 有的还会合并多动症、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
倒睫:睫毛向后生长,造成与眼球接触异常,引起异物感、眨眼、畏光、流泪等,特别是黑眼球处摩擦角膜,严重者还会引起角膜炎,影响视力。
干眼症:是以泪液分泌减少、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眼病,常伴有双眼发痒、异物感。 当前长假期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网课或看电视。 他们用眼太多,屏幕画面闪烁。 儿童因干眼症而眨眼和揉眼睛。 特此提醒家长注意。
儿童近视:近年来,儿童近视发病率有所增加,这与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强光刺激、过度用眼、长期近距离观看等有关。 儿童视觉疲劳也会引起眨眼。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去检查视力。
结膜炎:引起结膜炎的原因有很多。 细菌性、病毒性或过敏性结膜炎常见于儿童,表现为频繁眨眼、眼内有异物感、眼粘液增多、怕光、流泪等。
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与鼻、咽、喉、扁桃体有关,如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可因咽喉刺激而引起咳嗽、清嗓子症状。
当孩子反复眨眼、清喉咙时,就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明确诊断。 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外治可治疗小儿抽动症、小儿近视、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
家里有“打鼾宝宝”家长该怎么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郝宏文:如果你的孩子偶尔打呼噜,可能是因为睡姿不当造成的。 如果经常听到这种鼾声,应该带孩子去看医生。 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通常打鼾的原因是鼻咽部有病变阻塞呼吸道,如: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症、鼻中隔偏曲等。 其次,舌根下垂、肥胖也是导致儿童打鼾的主要原因。
扁桃体和腺样体都属于淋巴组织。 腺样体也称为咽扁桃体。 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长大。 2-6岁增殖期旺盛求医网报道,10岁以后逐渐萎缩。如果反复呼吸道感染,会刺激腺样体病理性增生,从而出现鼻塞、张口呼吸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打鼾、呼吸暂停等症状。 本病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并存。 反之,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也容易引起呼吸道反复感染,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小儿腺样体肥大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可以采用纯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主要以化痰、软坚散结、疏通鼻窍为主,同时配合身体调理,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 只有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才选择手术治疗,行腺样体切除术。
小儿便秘可不是小事,会不会有这些危害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郝宏文:日常门诊中,家长经常会带着孩子来看便秘。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的主要主诉。 以下情况均属于便秘:
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排便间隔时间超过72小时; 大便干硬,严重者如羊粪,即呈球状。 排便费力;
那么对您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小儿便秘最大的痛苦就是肛门疼痛。 便秘会引起肛裂、痔疮、出血和排便疼痛等严重不适,有时还会出现尿频和遗尿。 长期便秘还会导致孩子对排便产生深深的恐惧感。 个别幼儿存在排便困难的情况,而孩子排便时哭泣、家长心里哭泣的痛苦过程,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不良影响。
夏季如何保养小儿脾胃? 四种方式告诉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医生尹英民:说到“夏天”,我们就会想到“冷饮”。 炎热的夏天吃一个冰淇淋是非常惬意的事情,小孩子更是喜欢。 但每一块冰淇淋都可能是伤孩子脾胃的罪魁祸首。 古代有“春夏养阳”的养生理论,加上小儿自身“脾虚”的生理特点,所以夏季要调养小儿的脾胃。 为了孩子的脾胃,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放弃“酷”
春夏季节,阳气生发。 此时应顺阳气生长之势,忌“寒”,以免伤脾阳。 首先,强调不要过量食用“寒性”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 俗话说“寒从脚开始”,赤脚走在瓷砖地板上,夏天空调温度太低,这些都容易导致腹部和脚部着凉。
第二:吃“甜”
食物有“五味(酸、苦、甜、辣、咸)”,五味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配,所以甘味能补脾,而且味道偏甜,孩子会比较喜欢。 夏季,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甜食,如苹果、西瓜、丝瓜、红枣、小米、薏苡仁、芋头、山药、土豆、胡萝卜、红薯等,可以熬成粥、但也要注意,过食甘味食物很容易阻碍脾胃的运化,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出现腹胀、便秘。 不要盲目吃太多或只吃甜食,还应与其他食物搭配,均衡营养。
第三:多“动”
如果孩子户外运动少,吃的食物过多,则脾胃因食物过多而堵塞,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纳差、腹胀、口臭等症状。就会出现便秘。 夏季应增加户外运动,如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可以去公园多锻炼身体,如散步、跑步、或打游戏等。 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第四:动“手”
夏天穿薄衣服,方便孩子按摩。 在家,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简单的按摩,调理脾胃。 家长可以用手搓热孩子的腹部。 如果孩子脾胃虚弱、纳差、便溏,可以逆时针按摩腹部; 如果孩子有口臭、腹胀、便秘等症状儿童光咳嗽,可以顺时针揉腹部。 另外,可以选择补脾经络、捏脊等疗法,不仅可以调理脾胃,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食欲,排便顺畅。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常虚”。 但脾为阴土,夏季湿寒饮食最易损伤脾阳。 因此,夏季到来时,避免过多吃生冷食物和处于过于寒冷的环境,注意保护阳气,保护孩子娇嫩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