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1.感冒咳嗽
风寒咳嗽主要是由外感风寒引起的,多发生在秋冬季节。 症状以“寒证”为主,咳嗽多为稀白痰,或有泡沫,咽痒,咽喉有痰声,易咳出。
常伴有发热、怕冷,主要是怕冷,或头痛、全身疼痛、鼻塞流涕等风寒感冒症状。
1、代表中成药:通旋立肺丸
作品
罗勒叶、麻黄、前胡、桔梗、苦杏仁、陈皮、半夏、茯苓、枳壳、黄芩、甘草。
功能
祛表散寒求医网信息,宣肺止咳。
适用于风寒感冒、剧烈咳嗽。 症状多为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鼻涕、头痛无汗、四肢酸痛等。
应用
现代常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属风寒束表,肺气不泄。
注意
(1)不宜用于风热、痰热咳嗽,也不宜用于阴虚干咳。
(2)孕妇慎用。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2.其他常用中成药
(1)三王片:由麻黄、苦杏仁、甘草、生姜组成。 主要适用于咳嗽,其他风寒感冒症状不明显,咳嗽重,痰稠,痰白稀。
(2)镇咳宁糖浆:由甘草浸膏、桔梗、盐酸麻黄碱、桑白皮组成。 适用于咳嗽、咳痰、哮喘症状。
(3)杏苏止咳糖浆:由苦杏仁、紫苏叶、前胡、桔梗、陈皮、甘草组成。 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短促咳嗽,有时气喘、呼吸困难宝宝咳声重,或胸闷。
(4)麻杏止咳片:由麻黄、苦杏仁、石膏、炙甘草组成。 适用于风寒未及时治疗,寒气入内而引起内热,口苦微渴,喜饮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等症状。 现代多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
(5)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由麻黄、肉桂、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半夏、五味子组成。 适用于表寒饮酒之证。 多见喘息咳嗽,伴有干呕,痰清稀,胸膈胀满。
(6)桂龙咳喘宁胶囊:由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半夏、茴香皮、炒苦杏仁组成。 适用于痰多、色白、咳喘干呕、汗出、怕风等症。 多用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2.风热咳嗽
风热咳嗽多发生在春夏两季,多由外感风热所致。 症状多为咽痛、口渴、咳嗽、咳嗽频繁、剧烈、咳嗽声嘶、痰稠或黄。
风热咳嗽:喉咙痛更明显
同时还伴有流鼻涕、发热、头痛、怕风、出汗、大便干燥、小便黄等症状。
1、代表中成药:积脂糖浆
作品
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功能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
症状多为发热、面色潮红、恶寒、胸膈胀满、咳嗽、咽痛、口渴、小便短赤等。
应用
现代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痰热壅肺证的咳嗽,见上述症状。
注意
(1)风寒咳嗽、痰湿咳嗽、阴虚咳嗽不宜。
(2)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糖尿病患者慎用。
(4)本品中含有较多寒凉药物,对脾胃功能有一定影响。 平时脾胃虚寒,易出现腹胀、腹泻,年老体弱者应慎用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代表性中成药:蛇胆川贝散(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胶囊)
作品
蛇胆、川贝母。
功能
清肺、止咳、祛痰。
用于肺热所致的咳嗽痰多。
应用
现代常用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伴肺热者。
3、其他中成药
(1)川贝枇杷洗剂:由川贝母、枇杷叶、百部、前胡、桔梗、桑白皮、薄荷脑组成。 适用于风热咳嗽或干咳。 症状为咳出浓黄痰、不易咳出、流鼻涕、胸闷、疼痛。
(2)清肺益火丸:由黄芩、栀子、知母、贝母、黄柏、苦参、桔梗、前胡、天花粉、大黄组成。 适用于痰热壅肺证。 症状包括咳嗽、痰黄而粘、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现代常用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肺脓肿等痰热壅肺证患者。
(3)飞力胶囊:由黄芩、前胡、百部、龙胆红花、梧桐、白花蛇舌草、红管草组成。 适用于咳嗽气喘剧烈、痰多、气短者。
3.风燥咳嗽
风燥咳嗽多发生在秋季,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燥邪最容易损伤肺部。
症状多为咽痒、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稠,有时痰中带血,不易咳出。 有时为了咳痰,胸口会痛。
咳嗽胸痛
同时还有口干、咽痛、唇鼻干燥等燥热症状。
1、代表中成药:米连川贝琵琶膏
作品
川贝母、枇杷叶、桔梗、陈皮、半夏、沙参、五味子、款冬花、杏仁水、薄荷脑、蔗糖、蜂蜜。
功能
疏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风热、痰热、干热咳嗽。
症状多为痰多、胸闷、咽痛、咽痒、声音嘶哑。
注意
(1)本品为软膏剂,具有滋补、解腻的特点。 脾胃胀满、湿盛患者慎用。 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2)服药期间忌烟、酒、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3)服药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中药。
(4)运动员慎用。
2、代表性中成药:二木宁缩丸
作品
川贝母、知母、石膏、炒栀子、黄芩、蜜桑、茯苓、炒瓜蒌子、陈皮、炒枳壳、烤甘草、蒸五味子。
功能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用于肺燥热蕴证。
症状多为咳嗽,痰黄而粘,不易咳出,胸闷气短,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咽痛。
注意
脾胃虚寒、胃胀痛、热解、便溏、容易腹泻者慎用。
3、其他中成药
(1)养阴清肺丸:由生地、麦冬、玄参、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组成。 可用于风燥干咳,也可用于阴虚干咳。 不仅有干咳的症状,还有手脚发热、午后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
(2)秋梨膏(雪梨霜):以梨为原料制成的软膏。 适用于口干、咽干、咽痛严重、声音嘶哑的干咳患者。
(3)牛黄蛇胆川贝液:由人工牛黄、川贝母、蛇胆、薄荷脑组成。 专用于燥痰证。 润燥化痰的作用比米连川贝琵琶膏强。 适用于痰多、黄而粘、咳嗽、咽干、胸闷不适者。
摘要:3种咳嗽的区别
1、风寒咳嗽好发于秋冬季节。 症状为咳嗽,痰稀白,或有泡沫,喉咙痒,喉咙有痰声,易咳出。 常伴有发热、怕冷,主要是怕冷,或头痛、全身疼痛、鼻塞流涕等风寒感冒症状。
2、风热咳嗽多发生于春、夏季。 症状为咽痛、口渴、咳嗽、咳嗽频繁、剧烈、咳嗽声嘶、痰稠或黄。 同时还伴有流鼻涕、发热、头痛、怕风、出汗、大便干燥、小便黄等症状。
3、风燥咳嗽在秋季多发。 症状为咽喉痒、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稠,有时痰中带血,不易咳出。 有时为了咳痰,胸口会痛。 同时还有口干、咽痛、唇鼻干燥等燥热症状。
因此,我们在秋冬季节咳嗽时,如果没有出现咽痛、口渴、咳嗽、气短、痰黄等症状,就不适合用梨、川贝炖雪梨、川贝枇杷露等来治疗。风热咳嗽。 药物或药膳。
如果是风寒咳嗽,可以用通宣利肺丸、醒苏止咳糖浆等药物。
参考:
《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中国药典》、《方剂与中成药》、《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