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在第十三个“世界肝炎日”之际,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穆朗玛峰)项目暨中国降低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病率研究(绿洲)项目2023年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7月29日,广州。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希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与会人员就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及肝硬化、肝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上还公布了珠穆朗玛峰项目和绿洲项目的最新数据。
会议合影
80%以上的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提起肝炎,很多人不禁想到肝硬化和肝癌,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那么,肝炎真的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吗?
“我国肝癌每年新增病例达41万例,新增病例数占全球的45.3%。而我国83.77%的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肝癌的风险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未感染者高出25-37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在中国慢性乙肝临床治愈工程(珠穆朗玛峰)项目2023年管理会议上表示,感染乙肝病毒后求医网信息,如果不进行干预,很快,就会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治至关重要。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说,符合条件的应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
积极抗病毒治疗,追求临床治愈
2023年2月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强调,只要30岁以上乙肝病毒阳性,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以减少肝硬化的发生和肝癌。 《指南》还强调,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乙肝患者,应争取临床治愈,尽量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高志良教授表示,珠穆朗玛峰项目的数据显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以及功能性治愈的人,5年内肝癌的发病率存在很大差异。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4.9%和53.1%;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0.7%和3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病率仅为0.6-1.88%。
优势人群联合干扰素临床可治愈
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不到,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有或没有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出现,肝功能保持正常,无其他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组织学病变。
高志良教授表示,对于符合条件且优势的已接受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可使部分患者临床治愈。 多项研究表明,干扰素治疗前HBsAg低于1500 IU/ml且e抗原阴性占优势的患者接受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更有可能获得临床治愈。
“截至2023年6月底,该项目已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037例,其中临床治愈5681例(部分患者尚未完成疗程),在随访数据完整的17429例患者中, HBsAg 清除率已达到 30%。” 高志亮教授表示,近90%的治愈患者在48周内实现临床治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率从3%~7%大幅提升至33.2%,成为全球最高水平。 不同HBV感染人群的临床治愈也逐渐获得了一些临床证据。 例如,经过48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3-17岁乙型肝炎儿童的临床治愈率超过50%,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临床治愈率有望达到47%。
珠峰工程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
干扰素疗法显着降低肝癌风险
目前,我国乙肝新增病例数明显低于以前,但乙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及各种慢性肝病负担依然沉重。 数据显示,我国各年龄段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低于20%。 如何降低肝癌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仍然是我国学者努力的方向。
2020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国家传染病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的国内首个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发病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我国降低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病率研究(绿洲)项目(简称绿洲项目)正式启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在线参加会议
张文宏教授表示,Oasis项目是亚洲最大的前瞻性慢性乙型肝炎现实世界队列之一,已完成所有患者的入组; 第一组患者的随访时间长达96周; 绿洲项目医院295家,其中基地医院40家,分中心医院255家。 共入组患者32,071例,其中干扰素组22,492例,核苷(酸)组9,579例。 项目阶段性数据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与既往研究和临床经验一致,干扰素方案可显着提高优势人群的临床治愈率; 非优势人群可能受益于长期干扰素治疗; 在短暂的观察期内,患肝癌的风险显着降低。
为绿洲工程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
“中国智慧”为乙肝治愈带来新希望
会上,杨希忠副主席指出,我国乙肝患者存量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给个人造成很大负担,家庭和社会。 近年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并推动“珠穆朗玛峰”、“绿洲”等项目,旨在快速推广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造福更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减少乙肝危害。项目进展顺利,帮助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厦门特宝生物科技作为捐赠方,积极参与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重要项目,为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预防肝炎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希忠教授
据悉,特宝生物历时14年研发的生物制品国家一类新药——长效干扰素()于2016年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我国自主研发的40kD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灌注 α-2b 注射液。 目前,在实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国内专家多项研究表明,序贯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于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HBsAg水平较低的慢性乙型肝炎显性患者,临床治愈率较高,约为30%-50%。患者可以达到HBsAg清除并停止用药。
孙莉 特宝生物董事长
特保生物董事长孙力表示,将继续履行职责,继续支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愈研究,帮助更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减轻社会负担,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和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战略目标。
(本文图片由会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