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李向东)中国婚姻现状及原因及影响因素及对策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婚姻   中国的人口   生育年龄   中国现状

2023-08-03 10:03:56 

求医网信息

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 对于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升华,家庭是真正的归属感。 对于社会而言,长期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近年来,由于多重选择和无奈,中国人结婚少、结婚晚、离婚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认为婚姻是束缚。 另一方面,高昂的结婚生子成本也让年轻人实现家庭的难度加大。 从人口看,少子老龄化问题正在减少适婚年龄人口,婚姻“主力军”正在减少。 “我不想结婚,所以我不想生孩子”正在成为一群年轻人的选择。 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加剧是互为因果的。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婚姻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建议。

1 中国婚姻现状

1.1 结婚少、离婚多、晚婚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婚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结婚率下降、离婚率持续上升、初婚年龄推迟等。 具体来说,

一、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2013年以来出现下降。2013年至2020年,我国登记结婚对数持续下降,从历史高位的1347万对下降至813万对,同比下降2020年下降12.2%; 粗结婚率从9.9%下降到5.8%。 其中,《2019年民政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结婚人数从2019年初的2386万户下降到1398.7万户,再婚人数从307.9万户上升到455.9万户,再婚夫妇的数量从 299,000 增加到 619,000。 。

二是“晚婚”现象突出; 25-29岁人群取代20-24岁人群成为新的婚姻“主力军”,高年龄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比例大幅提升。 2005年至2019年,20-24岁登记结婚(含再婚)的比例从47.0%下降到19.7%,25-29岁登记结婚(含再婚)的比例从34.3%上升到34.6%。 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比例分别从9.9%、4.9%、3.9%上升至17.7%、8.1%和19.9%。

三是离婚人数和离婚率长期持续上升。 1987年至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人数从58万户攀升至373万户。 2019年同比增速-7.7%; 粗离婚率从0.5‰攀升至2.6‰。

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

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

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

1.2 经济越发达,结婚率下降越明显

2013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结婚率出现下降。 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普遍与GDP负相关,并且还受到人口流动、老龄化等因素的干扰。 具体来说,

一是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 2020年,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河北结婚率全国最低; 其中,上海、浙江、山东位列前三,分别为3.7‰、4.3‰、4.8‰。 此外,北京结婚率为5.2‰,位居全国倒数第七怀孕的最佳年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

二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高。 2020年,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贵州省、甘肃省、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结婚率位居全国前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贵州省位居前三位,分别为9.2‰、8.8‰、8.0‰。

三是受人口迁移和老龄化影响。 中国“深度老龄化”省份为辽宁、上海、山东、四川、江苏、重庆、浙江、安徽。 在老龄化严重的省份,适婚年龄人口相对较低。 如果人口长期外流,结婚率下降会更加明显。 山东、辽宁结婚率分别为5.3‰、5.9‰,居全国倒数第三、第七位; 2013年至2019年,山东结婚对数下降了45%以上。 在人口流入的老龄化省份,婚姻“主力军”比例较高; 四川、重庆、安徽的结婚率分别为6.4千分、6.6千分、7.7千分。

第四,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动也会影响离婚率。 在经济发展较弱、人口外流严重的地区,离婚率较高。 夫妻两地长期分居,动摇了感情的基础,是离婚的重要原因。 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离婚率分别为4.0%、4.0%、3.2%。

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

2 选择还是无奈?

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

2.1 自我选择:受过高等教育、独立、社会宽容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受教育年限的增加造成了“初婚延迟效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博士生人数从32.67万人增至42.42万人,硕士生人数从158.47万人增至243.95万人,硕士、博士学位占比从10.81%增至14.06% 。 。 受教育时间的增加和受教育时间的延长推迟了平均就业年龄,进而推迟了平均结婚年龄。 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20年的9.91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1990年的22.0岁提高到2016年的25.4岁; 同期男性年龄从24.1岁上升至27.2岁。

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高品质生活,对婚姻持开放态度; 尤其是女性自我独立的实现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 女性不再只是“家庭主妇”,而是进入职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1998年至2019年,普通高校女生比例从38.3%上升到51.7%,女性开始在高等教育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 高学历女性往往更青睐不逊色于自身条件的男性,导致婚姻市场匹配难度加大,单身女性数量迅速增加。 2000年至2015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从154万人增加到590万人; 其中,2015年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高达11%,远高于本科及以下女性5%的比例。 。

随着思想的开放和社会包容性的增强,离婚不再是“脸色苍白”的话题。 经济独立使女性逐渐摆脱婚姻的束缚,更有信心承担离婚的不良后果。 2015年至2018年,审结一审离婚纠纷案件近600万件。 司法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法院审结案件超过140万件。 离婚纠纷数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感情不和(77.5%)和家庭暴力(14.9%)。 73.40%的案件原告为女性,婚姻破裂的高发期为婚后2-7年。 91.09%的案件中,只有一方愿意离婚。

2.2 无奈:社会压力、婚育成本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姻意味着婚前赠与、房产、婚后还房贷、生育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当前的高房价和高教育支出导致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大城市。

房价快速上涨,年轻人面临“买婚房”和“还房贷”的双重压力。 1998年房改以来,房价普遍保持大幅上涨,给家庭抚养孩子、为孩子结婚买房带来了巨大压力。 1998年至2018年,全国新建商品住房均价从每平方米1854元上涨至8544元。 2004年至2018年,我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1.6万亿元增至25.8万亿元,增长16.1倍,占居民贷款余额的50%以上,2018年为54%。房贷收入比(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从16.2%上升至47.6%求医网资讯,带动家庭部门债务收入比(居民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从28.6%上升至88.4% %。

教育成本大幅上升,“教师负担减轻,家长负担加重”,交通、育儿压力加大,导致家长承受时间、精力、财力三重负担资源。 教育费用主要包括幼儿园学杂费、幼儿园及小学补习班费、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等。根据新浪教育《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样本统计,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占21%,大学教育占29%。 公立幼儿园供应量大幅下降,很多家庭被迫选择更昂贵的私立幼儿园。 2001年至2019年,全国公办幼儿园比例从60.1%下降到38.4%,公办幼儿园比例从83.1%下降到43.8%。 此外,目前双职工家长还面临着送孩子上中小学的困难; 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解释错题。 “家庭作业已经演变成了家长的家庭作业。”

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

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

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

2.3 婚姻背后的人口问题:少子化、性别比失衡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一胎政策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是出生率下降,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出生率下降对适婚年龄人口数量产生长期影响,进而导致结婚对数量下降。 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 目前,结婚年龄主体为25-29岁(90后)人口大幅下降,这对结婚对数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结婚率的计算公式,结婚率=某年结婚对数/某年平均总人口×1000‰,分子的下降影响结婚率的下降。

未来十年,结婚主力将持续减少,可能会影响结婚率持续下降。 2015年底,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胎。 2016年出生人口增至1786万人,2017年下降至1725万人,并持续下降。 2019年为1465万。 1979年至2019年,出生率从17.8‰下降到10.5‰。 在长期低生育率的背景下,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和规模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达到峰值,结婚主体人口也达到峰值。

计划生育以来,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导致婚姻市场难以匹配,进而影响结婚对数。 出生人口性别比(男:女,女=100)1982年为107.6,1990年超过110,2000年接近118,此后长期超过120。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0后性别比例达到119,其中男性比女性多出近1300万; 90后性别比达到110,其中男性比女性多出近900万。

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

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的最佳年龄

3 客观审视中国婚姻现状

3.1 积极作用:推动单一经济崛起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达到2.4亿,大约是英国、法国和德国人口的总和。 其中超过 7700 万成年人独居,预计到 2021 年这一数字将增至 9200 万。

单身人群普遍储蓄较低,追求高品质、高品位、高消费的生活,倡导新的消费模式,促进娱乐、宠物消费。 单身人士偏好便利消费; 尼尔森《中国单身经济报告》显示,42%的单身消费者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消费,远高于非单身消费者(27%); 97%的单身消费者选择网购,62%更喜欢叫外卖。 此外,单身人群年轻化、受教育程度较高,注重自我投资。 在未来一年的时间规划方面,“22%的单身消费者希望读书,18%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学习新技能,17%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都高于非单一消费者。 13%、11%和14%的消费者。 同时,从未来一年的消费意愿来看,分别有16%和14%的单身消费者更愿意在自我提升和运动健身上花更多的钱。” 尼尔森数据显示,单身群体更注重情感寄托,在餐饮、娱乐上的消费意愿高于非单身群体; 此外,单身青少年宠物消费比例高于非单身消费者,未婚群体占比57%。 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城市宠物狗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024亿元,比去年增长18.5%,其中北京、上海、西安、成都达到486亿元。

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

3.2 负面影响:出生率降低、养老负担增加

随着晚婚、晚育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 初育年龄每推迟一个月,就有可能影响总和生育率下降8%左右。 1990年至2015年,妇女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到26.3岁,平均生育年龄(所有生育)从24.8岁推迟到28.0岁。 1990年,第一胎主要生育年龄和主要生育年龄均在20-27岁,一胎生育数和总生育数的比重分别为86.6%和74.9%。 到2015年,首次生育主要年龄推迟至22-29岁,独生子女比例降低至66.7%; 主要生育年龄推迟至23-30岁,生育子女比例下降至59.1%。 而且,从1990年到2015年,30岁以上女性生育一胎的比例从4.2%上升到近19.2%,生育子女的比例从14.0%上升到32.3%。

晚婚、晚育、未婚问题加重了中国的养老金负担,严重拖累国家财政,制约经济活力。 中国将逐步成为全球养老金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 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看,2015年至2019年我国基金收入算术平均增速约为14.5%,支出算术平均增速约为17.2%。 养老金抚养比(劳动人口/退休人口)下降至2.53。 累积余额缴付时间自2012年达到峰值以来逐年下降,由18.5个月缩短至2019年的13.4个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地区差异较大。 2019年,16个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 黑龙江、青海、辽宁、吉林、内蒙古的应缴月数仍低于中央调整制度规定的警戒线。 其中,黑龙江养老保险基金自2013年以来持续“入不敷出”,2016年累计余额转负,2019年缺口达到433.7亿元。

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的最佳年龄

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

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

4 政策建议

在赋予年轻人自由选择权利的同时,减少因不能结婚生子而导致的不婚和晚婚现象,为适婚人群提供保障和社会福利,改善住房、教育、医疗; 婚姻背后是人口问题,全面放开生育,从长远看有利于扩大适婚年龄人口。

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_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年龄最佳时间

4.1 从居住、就业、教育等方面缓解青少年的生活压力

一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常住人口增长为基础,完善新来者与土地的挂钩,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

二是进一步完善妇女就业权益保障。 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产假、哺乳假等制度落实,妥善解决延长产假、男性陪产假等待遇保障问题,对损害妇女就业权益的单位给予经济或行政处罚。兴趣。 另一方面,根据单位女职工人数和每年生育情况,实行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减少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 加快建立国家、企业、家庭合理有效的生育费用分担机制。

三是加大财政教育扶持支出。 探索建立从孕期保健到生育直至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全面鼓励生育制度,包括孕期保健补贴、医院分娩补贴、育儿补贴、教育补贴、家庭税收抵免等。对不符合条件的个人实行税收抵免,对符合税收标准的低收入群体实行直接经济补贴等。而且,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别对待。

四是托儿服务供给和补贴保障。 将九年义务教育延长至十二年,同时推进教育改革,有效杜绝“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现象。 大力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兴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同时,提高祖父母代际照顾的积极性,减轻父母的照顾压力。

4.2 立即全面放开生育权,生育权回归家庭

“马上”是因为人口形势紧急,目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一代的出生窗口期。 我国第三次婴儿潮的高峰期为1987年,中后期出生的人口在35岁之前仍处于主要生育年龄,特别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仍处于25-29岁的最佳生育年龄岁了。 一旦错过第三轮婴儿潮,未来想要增加出生人口,就会事倍功半。

随着生育的全面放开,不想生孩子的人还是不会生孩子,但是有些想要生三个孩子的人可以生孩子。 不必担心某些人群、某些地区会出现大量生育,导致出生人数激增。 这种担忧就像有人预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将迎来激增,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和2015年中国农村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4和1.27。 2015年,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总和生育率分别为0.61、0.53和0.13。 这意味着农村居民生育意愿不强,愿意生二胎的比例不足60%。

(作者为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合著者为华彦学、李晓彤。张进参与了本文的数据工作)

怀孕年龄最佳时间_怀孕的最佳年龄_怀孕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周岁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