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在生长诊所,是否服用生长激素是家长们热议的话题。 “有的家长一上来就问能不能吃生长激素,不适合就坚持吃;认知两极分化严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王春林主任医师感叹道。
8月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身高焦虑打身高针?》的文章。 危险! 》。文章指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迹象,可能给使用者带来内分泌失调、股骨头滑落、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文章发表当天,国内两大成长股激素生产商双双跌幅高达10%。
那么,“增针”的效果如何呢? 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听听家长和医生怎么说。
1米73、1米75
还来索要生长激素
班里很多学生身高都在1.8米以上
1.75米初二男生不想输
杭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苏红表示,前段时间,他遇到一名16岁的初二男孩,身高1.75米,但他对自己的身高并不满意。高度。 他说,他身边很多同学身高都超过1.8米。 他不想输,也想长到1.8米。
于是,父母带他去医院看看。 “医生,只要有办法让孩子长高5厘米,不管花多少钱,我们都觉得值得!”
杨苏红主任仔细检查了男孩的骨龄片,“他的骨骺线已经闭合,是打生长激素的禁忌症。而且孩子身高已经有1.75米了,完全不需要打生长激素。”
听完医生的话,16岁的男孩一下子无法接受,在诊室里哭了起来。
预测高度是1.72米,不是预期的1.75米
为了这三厘米,执念父亲坚持服用生长激素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罗晓明举了一个例子。 10岁男孩身高1.4米,骨龄比实际年龄小。 分析预测他最终身高应该在1.72米以上。
这个身高理论上来说还不错,但父亲却对儿子的身高很执着。 他和孩子的妈妈个子都不高。 孩子的遗传身高不到1.7米。 他想让儿子长到1.75米以上,需要使用生长激素。
当时罗主任就劝他,儿子不会矮,不需要吃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的平衡,生长激素过多会诱发糖耐量、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但这位父亲还是放不下自己的执念,他在这里没有打针,所以他带着儿子到另一个机构去打生长激素。
经过半年的殴打,父亲可能有些担心,就不再给儿子打电话,回到罗主任处就医。 罗主任的建议是不要打电话。 两年后,孩子12岁了,身高1.52米,骨龄正常。 罗主任多次警告父亲,随访就足够了,不需要过多干预。
医生,请给我女儿打一针
不然的话,她妈妈的焦虑症就会发作。
林先生9岁的女儿莫莫出现了性早熟的迹象,乳房也有一定发育。 莫莫的妈妈对此非常着急打长高激素,总担心孩子长不高,于是来到浙江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
第一次看医生时,医生看到莫莫的骨龄,与她的身高相符,可以达到她的遗传身高。 临床上,性早熟的孩子可以继续观察和调整生活方式,暂时不需要生长抑制针灸。
莫莫妈妈觉得不开药就走是很不理解的。 一周后,她带着孩子再次来到门诊,不断询问:“医生,真的不需要治疗吗?”
多次反复去看医生,得到的答复都是不需要治疗。 莫莫妈妈不但不放心,反而更加着急了。 夫妻俩时不时地吵架,家庭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上次看医生时,趁莫莫妈妈不注意,她的丈夫王先生悄悄哀求医生:“你能不能给孩子治一下,不然我老婆真的要焦虑了。” 妈妈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打生长激素? 有副作用吗?
我们不打架!
4岁男孩缺乏生长激素一年只长4厘米
母亲连续4年拒绝注射治疗
在门诊,最令专家遗憾的是,一些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因为父母的顾虑和固执,错过了长高的最佳干预期。
四年前,4岁的亮亮被父母带到王春林诊所接受治疗。 当时,亮亮身高90厘米,一年只长了4厘米。 由于身材矮小,王春林建议亮亮应该接受生长激素治疗。
“孩子这么小就需要打针,如果有副作用,打不打还是不打,我们会观察观察。” 亮亮妈妈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第二年,亮亮再次出现在王春林的诊所。 5岁时,他每年仍只长高4厘米。 王春林继续建议生长激素治疗,但仍然遭到亮亮妈妈的反对,“我们回去多运动,加强营养,孩子应该长大了。”
第三年、第四年,亮亮8岁了。 4年来,他只长高了16厘米,而同龄孩子一般至少长高了24厘米。
此后,亮亮就再也没有来过王春林的诊所,不知道他的后续情况会如何。 “生长激素缺乏是生长激素治疗的指征,从多年的临床数据来看,疗效是肯定的。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确实需要生长激素治疗,一定要配合医生,尽快干预。”如果耽误了治疗,后悔就来不及了。”王春林提醒道。
理疗的坑可能又贵又深!
12岁女孩预测一生身高将不足1.5米
妈妈坚持不吃生长激素,
但愿意每月花6万做理疗
杨苏红主任医师的门诊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病例。 她被明确诊断为身材矮小,需要注射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但家长对注射生长激素心存顾虑,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侏儒症的发生率为3%。 身材矮小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 如果检查结果没有药物治疗禁忌,则可以应用生长激素治疗。 然而,很多家长对生长激素并没有正确的认识。 真正能接受治疗的患者只有不到1%,很多患者错过了提高身高的最佳时机。
不久前,杨苏红主任医师在门诊遇到了一名12岁的女孩。 她身高只有1.43米,骨龄却已经13.5岁,骨骺线即将闭合。 这个女孩半年前来过月经。 一般来说,月经过后,女孩平均只能长高5厘米左右。 综合判断,最终身高不足1.5米,需要注射生长激素进行干预。 但家长们很难接受注射生长激素,又担心副作用,所以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注射。
“后来我们从电话追踪中得知,家长带着女孩去私立医疗机构,每月支付6万元进行与生长相关的理疗和磁疗,希望能让孩子在不打针的情况下长高。 ”
杨苏红主任医师说,“我们在电话中与家长认真沟通,孩子是特发性身材矮小,生长激素治疗是目前最有效、最科学的治疗方法。经过严格评估和密切观察随访,专家密切跟踪,使用生长激素是安全的。但家长就是不听,实在是很无奈。”
进口针灸、生物磁疗、穴位埋线……
一年花费48万
14岁男孩只长高1厘米
几个月前,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科接待了一位着急的医生母亲。 她在医疗机构花了48万元,儿子却只长高了1厘米。
黄柯发现,男孩今年14岁,身高固定为168厘米。 虽然他一切正常,但他的母亲仍然充满了失落感。 因为根据父母的身高,这个男孩的遗传身高大约是172厘米。
“我想让他长到1.8米,现在男孩怎么可能不是1.8米。自从知道孩子的发育情况后,我就到处跑看,人家说好就去,去年我就花了一年的时间。”我花了48万让他看看身高……”她的母亲王女士说。
48万? 黄轲闻言,下巴都惊掉了。
原来,王女士一直很关心儿子的身高。 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后,她多次带儿子去看医生,但大多数医院都告诉她,身高正常,但不是很高。
王女士很不甘心。 此后,她陆续去了各个“身高提升诊所”。 去年,她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一家私立医疗机构。 针灸、生物磁疗、穴位埋线等治疗。 一年下来,总共花费了48万。
花了这么多钱,效果如何? 王女士说,好像有一定效果,儿子去年长高了7厘米。
但事实上,经过黄轲的综合评估,这个孩子已经处于青春期末期了。 即使没有干预,他在自然状态下今年也能长高6厘米。 如果花费48万元的话,最多也只会“长”1厘米。
黄克表示,现在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身高,一些不法机构就利用了这个机会。
每天浏览 107 次
只有 1 名新患者需要生长激素治疗
7月,浙江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近2800名门诊患者前来见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中,真正需要生长激素干预的新患者不到20名。 上周三,王春林主任专科门诊共接诊111人次,其中仅新增2名患者需要生长激素治疗,全部都是因生长激素缺乏导致身材矮小的患者。
同样,上周六,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罗晓明接待门诊109人次,仅新增1名患者需要生长激素治疗。
暑假期间,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每天要接诊600-700例病例。 大部分孩子都是因为性早熟、身材矮小来就诊。 在这些儿童中,只有约1/10真正需要医疗干预。
“大多数孩子的身高其实都在正常范围内。比如,一个没有病理问题的男孩,但如果最终遗传身高不足1.7米,虽然这在正常身高范围内,但大多数家长和孩子还是难以接受的。” ”,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董关平说。
“现在很多家长对生长激素存在误解,将其视为孩子长高的‘法宝’。其实,生长激素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一定要正确对待。” 王春林说道。
15岁男孩身高将固定为1.59米
爸爸强烈要求服用生长激素
医生:我不能再战斗了,已经太晚了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罗晓明表示,很多家长往往一开始没有注意到孩子身高发育异常,等到觉得孩子矮了才发现。
他说这对于一个15岁的男孩来说是一种遗憾。 男孩是父亲带来的,现在身高1.59米。 爸爸说同龄的兄弟都在1.70米以上求医网,我儿子长得最慢,所以想带他去看。 “我1.7米,他妈妈1.58米,我想他不会太矮吧?”
不过,罗晓明导演却摇了摇头。 这家伙的骨龄已经接近极限,基本上成长空间极其有限。 估计1.59米可能是他的最终身高。 罗晓明背着小伙子偷偷对父亲说了这句话,他怕孩子听到会不高兴。
那么该怎么办? “可以马上服用生长激素吗?” 爸爸听到这个结论,不情愿地问了三遍。
不过罗主任表示,骨龄已经基本痊愈,注射生长激素可能没有帮助。 看到父子俩失望的表情,导演罗晓明也有些难过。 在孩子们面前,他说话十分委婉。
罗主任表示,当孩子身材矮小或性早熟时,应该到专科医生处进一步检查,进行针对性治疗。 例如,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又称生长迟缓,是一种暂时性的青春期延迟,多见于男孩,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如果孩子的骨龄身高与实际身高相符,可以观望变化,并定期请专科医生跟进。 孩子个子矮的原因有很多。 并不是只有服用生长激素才能长高。 找出矮小的原因是最有效的方法。
罗主任建议,如果男孩的预测身高不超过1.6米,女儿的身高不超过1.5米,应尽快进行干预,否则治疗效果不佳。 他提到了另一位年轻患者,去年他来访时,这名患者13岁,身高1.5米。 由于父亲和母亲个子都不高,骨龄也比较大,所以男孩的预测身高可能不会超过1.6米。 如今,经过一年的生长激素注射,小男孩身高已经达到1.65米。 根据最新的骨龄分析,他的身高可以长到1.7米以上。
并非所有“矮”都适合“增高针”
避免滥用生长激素
浙江大学儿童医院付俊芬教授介绍,生长激素已广泛应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身材矮小综合征、-Willi综合征、SHOX基因单倍体不足综合征、肾移植前慢性肾功能不全及某些特定疾病的治疗。其在短肠综合征等一些外科疾病的恢复治疗中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
“需要强调的是,生长激素的应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随意避开应用范围,避免滥用生长激素。因为并不是所有身材矮小的孩子都适合接受生长激素治疗。” 付俊芬教授表示,生长激素疗法对于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儿童效果有限,更不可能达到“定制身高”的目的。 并非所有矮个子的孩子都需要应用它。 不宜盲目进行医疗干预来提高身高。
虽然临床应用生长激素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相对安全,但对于局部短暂反应、良性颅内高压、股骨头滑脱、甲状腺功能减退、脊柱侧凸、血糖异常等潜在不良反应,付俊芬教授表示,要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应用过程中诱发或加重其他基础疾病的风险。
记者 金晶 余倩倩 张雨欣
通讯员 王锐 陈晓华 祝愿姚令郑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