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1 老年疾病的特点
由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和内分泌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减弱,内外环境调节功能失去平衡,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 而且患病后,多器官、多系统、多种疾病并存。 病情复杂,病程长,预后差。 我科住院的80岁以上老人的病因是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脑血栓、高血压和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肺部感染。
2 老年患者心理特征
老年人病后往往伴随着心理、情绪的变化。 有的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有强烈的恢复和生存愿望。 他们希望得到及时的诊断、良好的治疗和护理。 老年患者抱着择优心态,选择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和护士,用好药治疗,担心误诊误治。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疾病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在护理工作中,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心心的了解,把握每个病例的不同心理需求:对于孤独的人,给予温暖和热情;对于孤独的人,给予温暖和热情; 对于焦虑的,给予解释; 对于郁闷的人,给予安慰和启示; 对于失望的人,给予信心; 为追求成功的人提供温暖的帮助; 向他们介绍主治医生的医德和医术,并尽快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时,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取得配合。 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以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 老年人特别注重礼貌。 称呼患者时,应使用尊称,不得用床号代替姓名。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解释,做到坚持原则、体贴入微。 认真做好护理工作,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受到病房像家一样温暖,心情舒畅。 积极的心理护理可以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3护理对策
3.1老年疾病的预测性护理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脏器慢性疾病求医网资讯,病情复杂、易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病情急、凶险、死亡率高。 确保患者安全并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 治疗过程中,血压下降要缓慢,不宜下降过快,力争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一般睡前不服用降压药,因为夜间血压比白天低10%左右,血流缓慢,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容易沉积引起中风。 由于夜间心肌供血和供氧减少,常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心源性猝死。 因此,值班护士应了解每一位患者,提高警惕性和责任感,进行预见性护理,密切观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病情信息,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3.2老年患者用药的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器官衰退和解毒代谢功能降低,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护士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熟悉药理知识,根据患者病情提出用药建议,根据功能、用法、不良反应、禁忌症等设计科学的用药护理程序。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用药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正确用药。 服药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例如,静脉输液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 一旦发生药物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服药后,密切监测药物疗效,记录必要数据,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
3.3 老年患者康复指导
3.3.1饮食与营养 由于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胃肠功能紊乱,咀嚼困难,因此对饮食有特殊要求,即颜色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营养丰富。他们吃得越来越少。 在饮食营养护理上,鼓励患者多喝水、小口吃饭、荤素搭配,不酗酒、抽烟。 要求患者适量吃新鲜水果,多吃新鲜蔬菜,增加维生素摄入量。 老年患者可常吃花生、核桃、葵花子、板栗、虾皮或虾等,以弥补日常饮食中硒摄入量的不足。 老年患者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3.2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老年患者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 他们很容易受到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干扰老年人患病的特点,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会影响疾病的恢复进程,因此应做好入睡前的护理,避免声、光、寒冷等刺激。 因病出现睡眠问题的患者应及时治疗。 心脏病患者晚餐不宜吃得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因过饱诱发心绞痛。 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适当服用镇静剂。 老年患者通过每天的睡眠可以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
3.3.3加强运动 老年人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脂肪代谢、预防肥胖、锻炼思维、延缓衰老。 做深呼吸等床上运动也可以达到健身目标。 在老年患者的护理中,需要根据病情设计运动方式和方法,控制运动量,防止盲目运动或不科学运动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