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真的仅仅是肺生病了吗?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中医   冠状病毒   湿热体质   体内湿热   恶寒

2023-08-11 16:10:04 

求医网信息

肺部有病传染吗_传染的肺部疾病_传染肺病有什么特征

我与中医打交道20多年,但现代中医中能称得上真正的中医、好医生的屈指可数,而米阳先生就是我特别尊敬的一位好医生。 不仅因为他精湛的医术和简单有效的方剂,还因为他是古代中医的坚守者,当代良医的典范。

——刘兆基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辨证诊断的几点思考

概括:

由于本文是大咖级别的中医专业文章,为方便大众理解,小编提炼如下: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真的只是“肺”病吗? 它仍然处于心脏和肺部之间这个特殊的位置。 这不是气的问题,而是血的问题。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有寒湿,但准确地说,更多的是湿热、流行病毒引起的热病。 3.病因并不简单,但有特殊的发病机制。 它是人体内部湿热与外部冬疫节气博弈的产物。 4、如果是湿热疫毒引起的温病,那么菖蒲姜黄汤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思路。

关于作者:

米阳,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医医师。 江西赣江医学传承人,师从中医大师谢强、李树良先生,中医寒温合一理念的践行者。

肺部有病传染吗_传染的肺部疾病_传染肺病有什么特征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 湖北疫情十分严重。 广大中医从业者也十分关心这种疾病。 他们希望通过中医的参与,为治疗这种疾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为传统医学正名。

通过一线医生送来的救治和网上流传的信息,参考了很多同事的想法,我对疫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我没有亲自参与过一线的诊疗和工作,所以我对疫情有了一定的了解。治疗时,以下内容是根据患者的陈述和中医理论作出的推测,仅供参考。

1.发病部位真的只是肺部疾病吗?

根据患者的症状,很容易将病变定位在肺部。 另外,本次流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湿病症状,如不思饮食、身体酸痛、舌苔厚腻等,故应为手足太阴病。 伴有明显恶寒,多按寒湿证对症治疗。 比如河南的经验就是用伤寒的方法来诊治。 小青龙汤、麻黄加珠汤为常用方剂。 但根据患者描述的病情过程,似乎并不对应。 许多此次肺炎患者的首发症状是咽痛、咳嗽,伴有轻度胸闷,无明显鼻塞、流鼻涕。 一般来说,无论伤寒还是寒湿,如果不是直接在中间,病程通常都是从外到里,从脏腑到脏腑。 风寒外感病机初期,有恶寒的表现,可能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头痛等症状,但这次肺炎的症状中,寒热症状较多。相对延迟,没有鼻塞、流鼻涕,这与风寒证麻黄、肉桂条的主要症状明显不同。 寒湿证虽然涉及湿邪,但其病机相似,并发症状不同。

传染肺病有什么特征_传染的肺部疾病_肺部有病传染吗

此外,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且严重。 早期往往是咽痛、咳嗽、轻度胸闷气短,几天之内迅速转为严重症状,这也与伤寒系统的疾病变化不同。 伤寒病也有不好的结局,但整个《伤寒论》中很多不好的病往往都是误治造成的,一般病情比较稳定。 三阴证往往从一开始就是直的,很少有疾病自然发生如此突然的变化。 这个转化过程与热病“先犯肺,而反传心包”的机制非常吻合。 另外,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存在潜伏邪气的可能,即外因触发内因。 如果我大胆猜测的话,我想伏邪的病位应该是在心肺之间肺部有病传染吗,不是气的部分,可能是血的部分。

为什么我觉得可能是血? 首先,患者早期有咽痛症状,凡痛、疮、痒均属火。 一般来说,喉咙痛症状很少出现在孤立的肺部疾病中。 胆火、心火最为常见求医网资讯,有的脾湿火也有明显的咽痛症状,但腹胀、纳差等症状出现得晚于咽痛,两者很难关联起来。 二、根据《中医药杂志》2020年第61卷第4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及辨证论治初探》的报道以及部分患者日记,患者晚期有咯血。 第三,如果是气成分,湿热外感的早期症状可能痰量较少,但绝不是干咳; 第四,现代医学对本病病理的研究认为,与SARS的病理相似,与自身免疫有关。 损伤标志物升高,此类疾病在中医体系中常涉及痰瘀互结。

2、传播过程,当冬季疫情遇上伏邪

以上已经表明了我的观点,该病具有降邪的成分,可能与今年整体气候湿热严重有关。 这样,少阴营血中潜藏着湿热,是秋冬时疫邪从口鼻入入所致(湿疫),内邪相结合而发生疾病。外在,传导的过程是由内而外,使全身逐渐出现寒热症状。 看似高热的患者并不多,但很多患者出汗多,热不随汗消散。 这也是因为高烧不是受寒或寒湿引起的。

传染肺病有什么特征_肺部有病传染吗_传染的肺部疾病

伏邪是发病的部分原因,伏邪的形成因人而异。 健康人夏季湿热虽伤气阴,但会通过饮食、休息进行自我调节,不易形成邪气。 可形成伏邪,或源于体质虚弱; 或源于气血瘀滞。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年感染者那么多,但病情轻重差别很大的原因——个人体质。 这次疫情传染性很强,但毒力似乎并不强。 如果没有降邪作为内因,就很难很快形成内闭外脱的状态。 湿热位于心肺之间,上焦胸膈,常附有痰瘀等有形之邪。 本次疫情的重症和死亡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不少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慢性疾病,甚至内分泌系统疾病史。 其中,老年人存在虚证,虚实相混,甚至重实者,也应该是高危人群。 然而,很多平时健康的感染者的症状并不表现出呼吸窘迫,而更像是湿邪和外邪的症状。

3、寒热归属,是寒还是热?

虽然患者有恶寒症状,但我仍将其定义为湿热疫病毒性温病。 主要原因是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但仍需解释患者恶寒的原因。 由于有的患者寒战症状非常严重,有渠道传出的消息是,患者晚上感觉有一种刺骨的寒冷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感冒流行病。 但这种恶寒症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中医杂志》的报道也没有提到普遍的恶寒现象。 如上所述,该病可能是基于血中湿热之邪,因此推断症状如下:平时可能会有胸闷的感觉,但不影响正常呼吸; 可能会出现莫名的烦躁情绪; 可能会头晕、重,但入睡困难,晚上可能会做很多梦。 湿瘟从口鼻入,进一步加重气血瘀滞,阳气被湿困,故表现为恶寒,这就是外寒的原因。

又该如何解释病人的彻骨寒冷呢? 很多同志看到这个症状,普遍认为是寒凉、阴少。 《伤寒论》原文有“热在皮,寒在骨髓”之说。 但根据河南的治疗经验,四逆汤并不是首选。 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患者并不会表现出手脚冰凉。 、呕吐、小便清长等少阴寒症状,推测患者小便浑浊是很常见的。

根据同事给出的信息,该患者的刺骨寒症状主要出现在夜间,因此与寒中少阴不一样。 如果是少阴寒证,则昼夜无明显区别。 湿热瘀滞的阻滞,会导致心肺进一步受损。 “肺主血脉”、“心主血脉”。 一种从内到外的冰冷感觉。 例如,有的朋友身上有瘀伤。 恢复后,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他们仍感到明显的不适和局部冷痛,但在温度适宜时则没有异常。

此外,患者还伴有头痛。 据我临床观察,热病头痛患者多为内热所致。 如果是风寒头痛,主要是寒邪袭经所致。 因此,风寒头痛常分为太阳部位、阳明部位、少阳部位; 热病头痛多为风热表现为肿痛,湿热表现为眩痛。 对于整个头痛来说,各个部分之间没有区别。 所以,部分患者这次头痛可能是胃肠积热,外邪清窍所致。 此外,伤寒和发热性疾病都可能引起高烧,因此头痛往往很可能与高烧有关。

4.《通俗伤寒论》中的菖蒲姜黄汤

我个人推荐的方剂是《通俗伤寒论》中的菖蒲郁金汤。 原方中含有御舒丹以避免污染,但目前尚无成药。 看来可以用六神丸来代替,不过还需要加些活血药物。 参见血府逐瘀汤、解毒活血汤; 对于高热头痛,以清阳明痰热药物为主,湿热痰积者不宜选用大黄。 后期形成内封闭、外脱离的现象。 很多发热性疾病都有明确的治疗指南,这里不再赘述。 轻症患者体重酸痛但无咳嗽胸闷,可直接按湿温或寒湿之方向治疗,无需服用本方。

总之,这是根据目前所有直接报道和间接信息做出的判断。 很多症状并没有更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无法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如果这篇文章能为参与这场战斗的中医同仁提供一些参考,那就太荣幸了。 还要感谢所有奋战在一线战场的中西医同仁,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