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一些“老问题”开始出现波动。 如何以健康的方式结束这一年? 中医教你10大养生秘诀,快跟着学吧!
李伟海 摄
1、血管保护:
喝点养生茶
2020年,江苏常州盐城古一中医诊所创始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尼勒克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陈谷一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接受健康时报采访称,秋冬寒流很容易侵入人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 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因此,每年气温下降,将会有更多的中风患者被紧急送入医院。 。 很多人会生病,可能是因为洗澡后受凉了。
中药推荐:加味丹参汤
陈谷一临床常用加味丹参汤(丹参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炒枳壳12克,葱12克,10檀香克、吴茱萸6克、醋旋胡12克、三七9克、夏枯草18克、紫苏15克、炒萝卜18克、生山楂15克、金樱子15克、甘草6克)调理,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14剂。
丹参汤的加减方来自《十方格廓》,临床常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可请医生辨证使用。 家庭调理可采用茶方,夏枯草15克,三七10克,丹参10克,生山楂20克,决明子15克,金樱子10克,泡茶服用。 ①
二、滋养关节:
保持关节温暖
陈谷一医生表示,如果你患有关节炎,你的关节就像一个气象站。 如果明天有风并且凉爽,你今天就会感觉到。 秋冬天气寒冷,照顾好关节也是健康的重点。 如果身体劳累过度、营养不良或受到外伤,寒湿就会乘虚而入,出现关节疼痛、麻木、肿胀、无力等症状。
中医推荐:九味羌活汤
治疗原则以软坚通络、活血化瘀、祛风寒湿为主。 陈谷一医生常用方剂有:九味羌活汤加减方(羌活12克,独活12克,防风12克,川芎10克,炒白术12克,白细辛3克,白细辛12克)白当归、木瓜18克、威灵仙15克、秦艽18克、续断15克、炒杜仲15克、焦神曲15克、生山楂15克、甘草6克、伸金草18克、附子15克(先煎40分钟)、桂皮10克),此方主治寒湿痹痛。
预防关节炎,除了保暖外,还应注意“七分进补,三分治”。 不要总是爬楼梯和做剧烈运动。 您应该谨慎使用关节,不要过度用力。 ①
3、良好的睡眠:
枣仁粳米煮粥
都说冬天是睡懒觉的好季节,但也有很多人想睡却睡不着。 陈谷一医生表示,一般来说,心肾功能不全、气血运行不畅是女性失眠最常见的原因,而造成这两种原因的根本原因是思虑过多、心烦躁。导致失眠。
中医推荐:柴胡安神散加减方
在治疗上,陈谷一医生常采取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调心肾的原则。 克、木香6克、吴茱萸6克、姜半夏10克、茯苓12克、紫苏15克、炒萝卜18克、大黄10克(下)、炒枳壳15克、25炒枣克、茯神18克、炙甘草6克)。
家居调理方面,建议使用枣仁。 如果失眠症状较轻,可以煮一些枣子汤,或者用枣仁和粳米煮粥,对缓解失眠会有一定的效果。
推荐治疗失眠秘方:炒枣仁20克,茯神12克,远志(去心)10克,麦冬(去心)10克,煎汤共取汁。 严重失眠者可连续服用数周。 如果失眠持续超过一个月,请考虑就医。 ①
四、暖脾胃:
红枣、葱煮汤
对于患有老胃病的人来说,秋冬也是困难的季节。 陈谷一医生介绍,一般来说,胃病多见于胃寒证(主要是遇到风寒感冒时疼痛,有的人还会出现腹泻)。 俗话说“十胃病九感冒”就是这个意思。
中药推荐:红枣葱白汤
胃寒的原因也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外因主要与过饥过饱、喜食冷饮或生冷食物有关,如螃蟹等。 日常调理可取红枣10克、生姜20克、红糖30克、葱10克。 每天煮一次汤,持续一周。 如果胃痛剧烈,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吴茱萸5、6克,可以止痛。 ①
5、去心火:
莲心苦可用淡竹叶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刘全忠2020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指出求医网,口腔溃疡、心慌、心跳加快、烦躁不安、失眠、尿黄可能与心火有关。
中医推荐:绿豆莲子汤
绿豆莲子汤是适合清心助眠的食疗偏方,也适合儿童食用。 材料为:干莲子(连莲子心)50克,干百合20克,冰糖适量。 将莲子和百合用水浸泡1小时,然后冲洗干净。 然后将水和冰糖加入百合中,用大火煮沸。 20分钟后,加入莲子,小火煮约20分钟即可食用。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和胃、清心安神的功效; 莲子有清心除烦、降心火、强脾气的功效。 但食疗也需要辨证施治。 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
苦瓜还能清心肝火,苦瓜越苦越能祛火。 烤、煎、凉拌、做汤均可。
如果觉得莲子心、苦瓜苦,可以用淡竹叶2-3克泡茶。 竹叶味甘、淡,性寒,清热泻火的功效确实不错。 而且甜味比较容易接受。 ②
6、清肺:
尝试三杯花草茶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常常出现咳嗽或吞咽困难,喉咙干燥发痒等症状。 2016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肖雷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称,宜泡一杯花草茶,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问题。
中医推荐:三杯花草茶
1、咽干咳嗽:罗汉果茶可以缓解慢性咽喉痛、干咳。 取罗汉果5~8克,去壳打碎,用开水浸泡,放凉饮用。
2、口干咽痛:石斛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每天只需取10克石斛单品泡茶即可。 如果有条件,建议加入甘草、鳄鱼、桔梗,煎水服用。 胃肠功能较差、脾胃虚弱的患者慎用。
3、咽喉干痒:以金银花、桔梗、麦冬、甘草等代茶,具有生津润喉的功效,缓解口鼻干燥、咽痒、咽痛。 金银花5克,麦冬5克,桔梗3克,生甘草2~3克,庞海、藏青果各2~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 ③
7、调整月经:
喝点姜枣汤
陈谷一医生表示,从中医角度来看,月经推迟多是虚证所致,如脾虚、血虚、肾虚等。 如果月经量少、面色苍白、下腹疼痛、头晕、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弱,可初步判断是血虚所致。
中医推荐:当归四物汤加减
本例常用当归四物汤(当归15g、白芍15g、熟地18g、玄参18g、陈皮10g、木香6g、香附18g、丹皮10g)、续断15克、炒杜仲15克、12茯苓克、益母草18克、柴胡10克、姜黄10克、薄荷10克、焦神曲15克、生山楂15克、甘草6克、艾叶10克)调理,每日3次,煎服两周以上即可见效。
艾灸神阙穴可用于家庭日常调理。 或生姜10克,红枣10克,红糖10克,艾叶10克,水煎温服,每日3次。
也可以在下次月经前多喝一些乌骨鸡汤。 取乌鸡1只,红枣6颗,生姜2片。 将以上材料放入砂锅炖煮,煮熟后吃鸡喝汤,可补血虚。 月经前3-5天开始饮用,每天服用1剂,月经后停止服用,坚持2-3个月经周期即可看到效果。 这个汤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配料。 如果脾虚或肾虚,可以加入适量的山药,有补中益气、补脾、固肾固精的功效。 ①
8、补肾气:
用肉桂泡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谭汉田2020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如果出现夜间排尿过多、手脚冰凉、乏力等症状冬天吃什么中药养生,中医认为,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您可以用肉桂泡脚来温暖它们。 补肾壮阳药。
中药推荐:肉桂汤泡脚
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经的功效。 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药物吸收。 对于四肢冰凉、腰膝酸痛、肾气不足的人尤其有效。
但由于肉桂性热,建议不要每天使用,每周使用2至3次为宜。 同时,孕妇及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④
9.停止慢性咳嗽:
试试萝卜花生
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甘爱平2019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称,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寒冷,慢性咳嗽较为常见。 饮食疗法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医推荐:止咳三方
1、焦糖萝卜汁:白萝卜汁30克,焦糖20克,适量开水搅拌,每日3次。 适用于久咳、胸满、气喘,也可用于治疗脾胃失调引起的脘腹胀痛。
2、萝卜麻辣汤:取白萝卜1个、白辣椒5个、生姜4片、陈皮1片。 加水500毫升,煮30分钟,去渣留液,再加入水250毫升,煮15分钟,摇匀,分装在两个碗中,备用。 适用于痰多、痰粘难咳的人。
3、花生冰糖水:花生100-150克,加冰糖和水一起煮,喝汤吃花生。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秋冬干咳、小儿百日咳等。 ⑤
10.皮肤瘙痒:
尝试姜汁浇头
皮肤瘙痒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秋冬季节。 中老年人皮肤萎缩,油脂、汗液分泌减少,再加上干燥寒冷的空气,皮肤受到刺激,很容易引起瘙痒。
中药推荐:姜汁外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副主任医师李俊涛2017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称,秋冬缓解皮肤瘙痒,可以服用1片鲜姜,捣烂如泥,用纱布包裹,擦患处。 每次10-20分钟,每日1-2次。 此方不但能止痒,还能滋润皮肤。
还可以服用枣梨膏缓解皮肤瘙痒,大枣10颗,梨膏20ml。 先将大枣浸泡半小时,然后放入砂锅内,加水煮至大枣烂烂,然后加入梨膏服用。 此方能润肺护肤、健脾益气,对于止皮肤瘙痒也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还要注意补充水分。 有条件的可以在室内放置加湿器。 不要洗澡太频繁。 ⑥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在使用上述药膳方之前应该先咨询中医。
本文综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