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文|宁玛无语
北京一位母亲表示,中考临近,女儿娟生病了,无奈辍学。
我认识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 当我的儿子读初三时,一些同学突然从群体中消失了。 另一位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但他已经不想上学了。
我朋友的儿子也很伤心。 初三只断断续续地上课两个月左右。 他原本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但最终只能考上中专。
和朋友聊天时,言语中充满了遗憾: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情况,以前就不该抓得太紧。 如果我让他快乐学习,至少他可以正常上学,上高中。 现在只希望孩子身心健康,以后能养活自己,不给社会带来麻烦。
回想孩子上学的点点滴滴,很多问题都是小学时的隐患造成的,但当时孩子年纪小,自我意识不强,学习压力没有初中那么大。 ,所以并不明显。
但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 孩子们更加自信,想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想要遵循自己的节奏。 学习更加困难,中考的压力来临。 很容易失去对情绪的控制。 如果我们还是用小学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过去积累的问题加上新的问题,很容易让孩子崩溃、厌学。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上学后就该放手不管,而是说我们要避免错误的“鸡宝宝”,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
中考临近,孩子生病了:小学吃错的“鸡宝宝”最终会被吃回来,家长要清醒认识。
对孩子期望过高,压力变成阻力
我的朋友小时候因为条件限制没有上大学,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为了让孩子考上好初中,他狠心在学区买了一套房子,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再考上重点大学。
我经常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没有上过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收入又很低,所以不能给你提供好的条件。 你要努力学习,将来的生活比现在更好。
有的孩子可能因为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想要改变现状而有学习的动力,而有的孩子则把期望视为阻力,认为学习是为了帮助父母实现未完成的愿望,而不是自己的愿望追求。 目标。
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种认知和理解上的差异,压力就会长期在孩子心里滋长求医网报道,到了某个阶段就会突然爆发。
诚然,激励孩子进步,必须用正确的方法。
孩子无法完成我们未了的夙愿,无法代替我们过着不圆满的生活,他们只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帮助孩子设定自己的目标,追求内心的热爱,成为未来想成为的人。
具体来说就是观察孩子,看孩子喜欢什么,喜欢把精力花在哪里,然后给他提供条件,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他在某一方面的优势会带动他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其他方面,例如学业成绩。
让孩子去补习班失去了很多快乐
朋友看到其他孩子都在上补习班,在剧场效应的影响下,赶紧给孩子报了和别人一样的补习班,生怕孩子落后。
他们报的辅导班并不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而是相当于第二堂课,和老师讲课一样。 帮助孩子预习和复习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
但孩子们比较懒宝宝生病了,时间长了,就更依赖补习班了。 反正上课不需要认真听讲,可以去辅导班去听。 事实上,他们仍然学习一次,但需要两倍的时间。
晚上的课和周末的课,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被挤占了,原本水汪汪的大眼睛很快就变得无神了。
有家长表示,自己实在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孩子,只能送孩子去辅导班。
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条件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陪伴孩子,如果没有条件实质性陪伴孩子,就给孩子一种精神上的陪伴,告诉孩子“我们要工作”努力,你要努力学习,我们各做好自己的事,一起为这个家努力。”
另外,如果想报补习班,一定要注意筛选、强化或提高,而不是吃一大锅饭,报所有班,给孩子留出娱乐、户外活动的时间。
看不到孩子成绩差,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因为朋友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所以特别关注孩子的成绩。 一旦孩子考砸了,朋友就会叹气,焦急万分,担心孩子以后学习不好,影响升学。
朋友对孩子的态度变得不那么温和,甚至批评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不会做,多傻啊!”
孩子们非常善于观察言语和表达。 当他们看到父母的表情、语气不对时,就会渐渐患得患失。 他们总是害怕考试失败。
心理学中存在瓦伦达效应。 当你总是在乎结果,总是认为自己不会失败时,你就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反而会心跳加快,血液涌动,一次又一次犯错。 如果你把时间浪费在“如果结果不理想怎么办”的胡思乱想上,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因此,当孩子成绩不好时,不要着急。 接受他,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坐下来分析,看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查漏补缺,争取更好。 当孩子放松的时候,成绩就更容易取得。
看不出来孩子慢,不断的催促让孩子更反感
朋友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也想保全面子。 到了写作业的时候,孩子还在玩,朋友们的烦恼也不少。 如果你完成不了作业,你就得熬夜,第二天就起不来,就得请假。 如果你让他早点睡觉,他作业就完成不了,还得给老师解释。
一想到要和老师打交道,我的朋友就感到忐忑不安。 他希望孩子听话,被老师表扬的,他能安心。 他最怕被老师批评,他会感到羞愧。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立即催促孩子:“你磨磨蹭蹭的,赶紧写作业,不然写不完!”
但孩子最怕唠叨、催促,脑子里满是“快快快”,无法专心坐下来写作业,导致效率较低。 经常熬夜写不完作业,家里战事不断。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我们看到孩子在玩耍,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是调整放松,是作业太难写,还是作业少,有信心?
我们不乱要求,却给孩子贴上拖延、命令他们做事的标签,孩子感觉不被理解、不被接受。 父母只关心作业,不关心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学习计划,对孩子形成一定的约束。 如果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果自然由他承担。 或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或者受到老师的批评。 当孩子感受到作业写得不好带来的困扰时,他们就能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并改正自己。
孩子问自己一次,胜过催他十次。
写在最后:现在的父母都很着急,过于担心孩子的未来,陷入囚徒困境,不知不觉地开始“鸡宝宝”,但如果方法不对,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无法承受,反而会带来无法动弹、生病的结果。 所以,为了孩子以后的健康,小鸡一定要谨慎,用对方法。
我是@冷妈望语
两个男孩的妈妈,10年以上育儿经验
陪伴孩子读书、英语启蒙、科学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