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风寒袭肺中医治疗
风寒犯肺的辨证论治
祛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治疗方法:
(一)内服方剂 1.基本方剂: (1)三王汤合止搜散:
麻黄10克,杏仁10克,紫苏10克,百部10克,桔梗6克,陈皮10克,白千10克,甘草6克。 此方适用于风寒犯肺时易咳嗽、气喘者。 (2)荆防百寿散: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姜3片,柴胡10克,薄荷10克,川芎6克,桔梗G,枳壳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羌活10克,10克毒火。 此方适用于风寒犯肺、寒邪在表者。 将药物微煎,取汁300ml,温服,每日2次,每日1-2剂。
2、加减变化:
若痰湿,咳嗽痰粘,胸闷,苔腻,基本方(1)加法夏10克,厚朴6克,茯苓15克; 粘稠、口渴、心烦或身热者,加石膏30克,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 若咳嗽、气短、胸满、痰稠白、恶寒、发热、无汗者,加肉桂条6克、传真花10克、橙红6克、生姜10克。紫苏; 。
(2)药物外敷
1、葱白头、生姜30克、盐6克,捣成糊状,加白酒一杯,拌匀,用纱布包好,擦在胸前、背部、手掌、足底。脚和腘窝。 擦完后,让病人平躺。 半小时即可见出汗求医网资讯,发烧逐渐退去。
2、加入适量姜、葱、淡豆豉、盐,炒匀后敷在肚脐上。
3、橘叶、姜、葱等量,加药、酒炒,用布包疮。
4、花椒15克,丁香9克,白葱适量,将前两味药粉碎过筛,加入葱白,拌匀捣成糊状,取适量药膏,先贴在上面颈后大椎穴,用胶布固定,然后将药膏涂在双手上,掌心合拢放在大腿内侧,盖好被子蜷缩着躺着,立即痊愈出汗后。
(3)打喷嚏治疗
1、鹅不食草(又名石香菜)磨细塞鼻,或磨成粉吸入鼻内。 适用于风寒感冒后的头痛,可缓解因通风、打喷嚏引起的症状。
2、川芎、藿香、芫荽、丹皮、雄黄、当归、皂甙各12克,朱砂3克,共研成细粉,少许入鼻吸入或用鼻嗅。
(4)食疗 (1)姜糖饮:
姜片15克,葱长3厘米3段,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加入红糖20克,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子微汗即可。 适合风寒初起无汗者。
(2)当归生姜羊肉汤:
精羊肉100-200克,生姜60克,葱10克,当归15克。 先将羊肉切片,用植物油炒熟,加入汤两碗(约1000毫升),加入其他调料,煮30分钟,加点盐,然后吃肉喝汤,出一点汗。 饭后避风2~4小时。 适合体虚、经常感冒的患者,也适合产后风寒感冒的女性。
(3)葱粥:
肥葱5段,每段长3厘米,糯米60克,生姜5片煮粥。 粥中加入5毫升米醋,趁热食用。 吃完饭浑身出汗。 (4)杏仁粥:杏仁15克,去皮去尖,加水研碎,滤汁,与白米50克,煮粥食。
治疗要点:
(1)疾病要及早治疗,退了就变。 轻病易治,深病难治。
(2)治疗表症,宜祛邪外出,勿乱施解老风寒感冒怎么回事,以免闭门滞邪。 对此证,临床上常选用麻黄、细辛、桂枝、鼠尾草叶、荆芥、防风等辛温宣表、宣肺祛邪的药物; 、 川芎; 半夏、生姜止咳化痰; 外感风寒哮喘宜用生麻黄。
(3)本证临床上多见无汗,治疗宜发汗,但自汗者不宜再发汗。 本证脉象是浮的,如果脉不浮而是下沉、细弱,说明脉象与证候不符,不宜贸然出汗。 此证初起,多有恶风寒。 若出汗后未觉恶风寒寒,但发热持续或逐渐加重,则说明外热内化,应商议其他治疗。
(4)冬春季风寒,可用关中、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连服三天。 感冒流行时可作为预防药物。 气虚感冒也很常见,而且容易复发。 玉屏风散可用于预防性治疗,防止复发,临床证明效果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