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暑假期间,门诊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性早熟的孩子!”
内分泌专家颜晓丽提醒家长提高警惕,不要让孩子挑食饮食。 结果,他们的孩子性早熟,骨龄远远超前于同龄人。
7岁女孩性早熟,胸像“小馒头”
严院长提到,近期接受治疗的7岁女孩婷婷(化名)是性早熟的典型病例。 婷婷身高1.3米,很胖,乳房发育得像个小“馒头”,阴道也有分泌物。
据悉求医网,婷婷出生时就是一个巨大的婴儿,从两三岁起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 老人对这个孙女爱得无微不至,爱她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吃苦。 婷婷也是小吃。
平日里我除了饮料外不喝任何东西,也不爱吃肉,爷爷奶奶从来不说不。 虽然父母觉得女儿有点胖,应该引起重视,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八月初,婷婷妈妈给女儿买了一些夏天的衣服。 当婷婷高兴地试穿新衣服时,妈妈发现了不对劲。 为什么女儿不但胖了,而且胸还凸出来呢? 妈妈担心了,就把婷婷带到了我院内分泌科门诊。
严院长诊断婷婷为假性性早熟,需要调整饮食,辅以药物治疗。 一个月后,她会根据复诊情况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53万儿童性早熟,别以为它离你的孩子遥远
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2018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逐年飙升,全国约有53万名儿童被诊断为性早熟。
还有更多的孩子因为“不知情”而未被确诊。 很容易发现有明显“性早熟”特征的孩子,比如5岁留长胡子的孩子、6岁乳房发育的孩子等等。
然而,在临床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不起眼的信号”,比如孩子的快速生长和一些行为表现。 这些情况的家长并不知道这与性早熟有关,而错过了调整的机会。 一旦形成真正的性早熟,将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以及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生长速度。 3岁至青春期的儿童通常每年长高4-7厘米,青春期每年长高8-12厘米。 如果孩子在青春期前身高增长速度加快,家长就要引起重视。 家长们,不要太追求孩子的身高,一下子长高未必是好事!
◆对异性的好奇心。 我对自己的身体和异性的身体都很好奇,总想尝试与性有关的东西。
◆出现自卑感。 性征的出现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常常使孩子感到不安、害羞和紧张。
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性早熟,并尽快就医检查。
防治小儿性早熟,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一般来说,女孩在9-11岁,男孩在11-13岁的时候,就会迎来一个漫长的生长期。
如果女孩在9岁之前表现出“惊人的生长”,男孩在11岁之前,每年能长高10厘米以上,比同龄孩子高一点,或者表现出第二性征,那么家长要注意警惕,因为这多是性早熟的表现。
专家表示:如果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的迹象,一定要尽快去专业医院检查诊断。
当性早熟的孩子来到医院时,医生通常会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进行身体检查以确定身高发育水平。 如果是女孩,则需要判断乳房发育水平。
然后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测试,包括:
1.骨龄检查,检查孩子骨龄是否提前;
2、B超检查,用B超检查卵巢、子宫是否发育;
3、性激素检查,检查孩子体内激素水平;
4、GNR激发试验用于确认孩子是否患有中枢性性早熟或周围性性早熟。
因为引起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要及时查明、查明原因,才能准确干预,防止性早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但如果发现得太晚,骨骺过早闭合,那么就会失去生长的机会,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性早熟,家长该怎么办?
当我们担心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怎样才能预防“性早熟”呢?
1、科学饮食
很多时候,性早熟是我们一口一口“弥补”出来的。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婷婷一样,她平时喜欢吃荤菜,尤其是一些高热量的肉类,也喜欢喝水之类的饮料。
在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家长们并没有注意饮食的合理性,以为孩子胖一点就可以了七岁的小女孩胸部发育了正常吗,但健康风险往往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埋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
儿童饮食应清淡、低脂、低钠,多选择水果和蔬菜,多喝牛奶和水,避免高脂肪、高蛋白和含糖饮料。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获得全面的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2.多和孩子一起运动
当然,不仅要控制摄入量,还要鼓励孩子多运动,避免能量积累、脂肪过多、肥胖。
而且,至少每六个月测量一次身高和体重,以确保孩子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在正常范围内。
3.少用塑料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看不见的伤害:
今年上半年,杭州一名8岁女孩出现性早熟。 经过医生检查,发现性早熟是孩子的塑料饭盒引起的!
这是因为长期接触塑料餐盒中含有的增塑剂和双酚A物质会影响内分泌。
而这些有害物质也可能隐藏在儿童的塑料书皮、香胶、塑料水杯中……
因此,我们给孩子买东西时,尽量不要选择含有双酚A的塑料制品,文具也要少买有香味、三无的产品。
4.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现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很多孩子晚上都是抱着手机入睡的。 有时孩子睡着了,屏幕还亮着。
众所周知,太长时间接触人造光也会导致性早熟。
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培养夜间睡觉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