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山东即墨: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健身快乐。 山东青岛同济实验学校篮球俱乐部的学生正在学习篮球技能。新华社
宁夏西吉:农村学生免费营养午餐升级 在西吉县天平乡中心小学,学生们正在享用免费营养午餐。新华社
【谈论健康】
过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都有后天无法长高的遗憾。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越来越好,再加上逐渐重视锻炼,身边身材高大的人也越来越多。 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20)》显示,近年来,中国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 那么,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个子矮的人后天能长高吗? 科学增加的方法有哪些? 就公众关心的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了增高,很多人搜索各种网站,在各种增高信息面前犹豫不决。 然而,网上检索到的增高信息大多是“假科普”,相关问答往往含糊不清,很容易误导公众。 此前,江苏淮安一名22岁男子因身高不足1.8米,不远千里出国接受“断骨增高手术”。 结果,他的双腿严重感染,无法行走,可能面临终身残疾的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1、近年来,中国居民身高持续增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居民实现了从“吃不够”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的身体素质也显着提高。
2015年至2019年,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展新一轮我国居民慢性病和营养状况监测,覆盖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6亿人口,现场调查人数超过60万人次。 根据监测结果,编制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健康脱贫等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我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明显。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 李斌表示,2019年,我国18岁至44岁男性、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158厘米,较2015年分别增长1.2厘米、0.8厘米。 6至17岁的男孩和女孩每个年龄段平均分别增高1.6厘米和1厘米。
国家体育总局此前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从“50后”开始,年轻一代的平均身高在成长过程中稳步上升,呈现出优美的“上升曲线”。 其中,7至19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等指标均有明显增长。
知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发布的一项新研究也指出,近30年来中国人身高越来越高,中国男性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
2、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身高
在“中国男女平均身高东亚第一”、“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175.7厘米”等微博热门话题下,不少网友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身高话题,“如何科学增高”再次成为核心话题。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如何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呢? 北大第三医院科普文章指出孩子 增高,我国每10年更新一次《0-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 家长可以根据这条曲线来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 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同年龄段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一个标准差约为4~5厘米),则属于矮个子。 如果掌握生长图的使用有困难,可以在看病时询问医生。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主任李辉就带队对9个城市27万名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并建立了“中国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自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0-18岁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有效帮助基层医生、学校和家长监测儿童生长情况,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专家指出,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标准差法,二是百分位数法。 标准差法是,如果孩子的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身高在正负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则为中等身材; 短的; 如果低于平均值减去两个标准差,则为短;如果高于平均值加上两个标准差,则为超高。 通过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身高减去孩子的身高,再除以标准差,计算出身高标准差分数,这种方法可以让家长准确评估孩子身材矮小的程度。
据了解,正常儿童的身高增长有一定规律,如果偏离正常规律,应特别引起注意。 这个规律是连续的、阶段性的生长,年龄越小,身高增长越快。 一般来说,人的一生有两个快速生长期,即婴儿期(0-12个月)和青春期。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高有的人矮呢? 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专家介绍,普遍认为先天遗传是影响身高最重要的因素。 种族和家庭的遗传信息占身高决定因素的70%至80%。 孩子的遗传目标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计算出来。
其次是营养因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各种矿物质(如钙、铁、锌)等。 “营养物质就相当于我们用来建造建筑物的砖、水泥、沙子、钢筋等,没有原材料就无法建造建筑物。同样,缺乏营养物质肯定会影响身高的生长。”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营养对身高的影响晚于体重。 营养不良的矮个子,体重下降多于身高下降,常常显得消瘦,而且偏食、厌食,不爱喝牛奶,吃肉很少,经常吃零食较多。
此外,运动和睡眠也会影响身高。 如果运动量不足,或者睡眠不足,孩子的身高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情绪或心理障碍也会影响身高。 如果你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长大,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你的身高通常会比同龄的孩子矮,也称为“心理社会侏儒症”。
据介绍,北大第三医院儿科门诊每日就诊的儿童中,有10%属于身材矮小患者。 专家指出,家长要为孩子制定营养食谱,禁止孩子吃不健康的食物,保证孩子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时间,防止孩子个子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专家表示,从就诊的矮个子儿童来看,不少孩子爱吃洋快餐、软饮料等,乳制品摄入量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儿童发育早熟,特别是性早熟,并过早地促进骨骼发育,导致骨骼在生长发育期之前就提前闭合而不再生长。 另外,很多孩子学业压力大、运动量少、睡眠不足,也影响身高。
专家提醒,造成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 家长发现孩子身材矮小后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身材矮小的具体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不要盲目听信市场上宣传的所谓“增高药”、“增高鞋”。
3、想要长高需要注意什么?
记者了解到,除了孩子,不少成年人也热衷于增高。 许多成年人因为轻信市场上宣传的“增高方法”,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健康。
专家表示,增高药物和针剂对于骨骺线已经闭合的人没有效果; 而“断骨加高手术”在医学上被称为“肢体延长手术”,但由于肢体延长手术风险较高,早在2006年,我国就明确发布了《关于严格管理“肢体延长手术”的通知》严格控制此类操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医生田云、刘秉川提醒,手术骨折的方法会增加患骨髓炎的风险。 “作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我不建议以增高为目的进行这种手术。”
“年轻人不应该沉迷于身高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田云建议,对于需要增高的青少年,应在骨骺闭合前采用合理的方法科学增高,如适度的高蛋白饮食和科学的体育锻炼、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等,切不可适得其反,“健康的身心、乐观的心态是幸福的源泉”。
据专家介绍,生长激素作为治疗儿童身材矮小最常用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很多家长担心,使用生长激素会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 专家表示,总体来说,生长激素疗法的安全性很好,但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使用。
目前批准的生长激素适应症包括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 在性早熟中,骨龄提前并且身材矮小。 生长激素还可与治疗性早熟的药物联合使用。 生长激素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赶上生长并达到理想的身高。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的人来说,还可以维持正常的物质代谢和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后天长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 专家指出,造成儿童身材矮小或生长缓慢的原因有很多求医网资讯,需要进行各种检查帮助诊断具体原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