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文|文儿
中国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一无所有没钱,有一物不生病”。 这或许是父母晚年最理想的境遇,尤其是在当今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的社会。 毕竟,有多少人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除了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之外,谁不期望能因此获得一个体面的晚年呢? 缺钱和生病,大概是父母晚年最害怕的两件事。 对于任何跌倒在其中的人来说,都是极大的不幸。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家乡邻居的经历让我觉得父母晚年最不幸的不是穷,不是病,而是别人。
他与孩子们关系冷淡,直到年老才与他们接触。
每次过年回老家,斜对面的邻居家总是显得特别突兀。 不仅因为四面都是两层小洋楼包围的土楼,还因为这热闹的家庭团聚氛围中的冷清感觉。 我以为房子太破旧了,没人住了,但是当孩子跑进没有院墙的房子里玩的时候,屋里的老人骂了我,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我好奇地问妈妈,那人没有孩子吗? 他怎么能活得这么绝望,没人看他一眼。 妈妈告诉我,他原本有一儿一女,家庭幸福,但后来因为懒惰、赌博、酗酒,经常打骂妻儿,弄得妻子遍体鳞伤,他的孩子们也恨他。 后来孩子长大了,就带着母亲到城里生活,与父亲断绝了联系。 老人成了事实上的“五保户”,处境十分悲惨。
为人父母是一门纪律。 教育专家表示,父母对孩子早年的爱相当于储存。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越关心、爱他们,他们的情感积蓄就越多。 晚年,父母老了、病了、没钱了父母生病感慨,就可以领孩子了。 用金钱、精力和感情来回馈。
反之亦然。 如果父母在孩子早年时总是打骂、忽视或羞辱孩子,那么他们在晚年怎么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爱呢? 而当父母年老时,他们的物质要求已经很低,他们极度渴望精神上的安慰。 这种与孩子没有接触的父母是不是显得特别孤独呢?
孩子死亡或丧亲之痛
这种比较养眼。 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幸的父母,尤其是那些“失去独生子”的父母。 有孩子的家长都不愿意接触这个词,但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话题。
这样的父母连活着都已经如行尸走肉求医网报道,还有什么痛苦和幸福呢? 结果,很多父母离婚,家庭破裂; 更多的时候,他们的晚年生活毫无生气,内心羞愧。 也有少数家长抱在一起取暖,找到和自己有同样问题的人。 只有做慈善或者聚会演讲才能缓解他们的痛苦。
父母的这种经历,让人深思: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儿童? 当我们步入老年时,我们的精神支柱到底是什么? 难道只是小孩子吗? 兴趣爱好、信仰或者同龄人的认可和理解是否也能成为晚年精神生活的支柱呢? 这将防止当我们孩子这个独特的支柱倒塌时,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