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东北网健康频道讯(江立波记者杜小庄园刘楠)偏头痛、头晕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感到压力的时候。 那么,引起偏头痛、眩晕的原因有哪些呢? 如何预防偏头痛、眩晕的发生?
今天,我们邀请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王忠清做客东北网,请他回答网友的问题。
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收看本期《东北网专家访谈》节目。 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王忠庆,请他来和大家详细聊聊偏头痛、眩晕? 偏头痛和头晕有什么危害? 如何预防和治疗...
主持人:王主任您好! 欢迎来到东北网为广大网友提供有关偏头痛、头晕的科普。 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王忠庆:大家好! 很高兴做客东北网,与大家交流。 希望通过这次采访,您可以更多地了解偏头痛和头晕。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 首先请广大网友朋友们介绍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偏头痛、头晕的症状呢?
王忠庆:我先讲一个案例。 刘女士,25岁,近两年来一直受到阵发性头晕的困扰。 发作期间,她会感到头晕、无法行走,并伴有恶心和呕吐。 她时而翻身,时而起身,时而转过头,甚至去广场上看人山人海。 你会感到头晕、恶心,每当你吃甜食、喝红酒、疲倦或上夜班时,情况就会变得更糟。 大多数持续约1小时甚至2天。 你会畏光、畏声,所以必须关好门窗,安静地睡觉。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缓解。 刘女士曾去过省内外多家医院求医。 她多次接受了各种检查,包括头部和颈椎磁共振成像、CT、血管造影、血管彩色超声和各种实验室检查。 医生给出了各种诊断。 如大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眩晕、耳石症等。近2年来,尽管采取各种治疗方法,头晕现象仍然频繁发生。 我接诊了这位患者,仔细询问病史后得知,刘女士初中时曾有过阵发性偏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只要她睡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痛发作的次数逐渐减少。 但她一直被头晕困扰,什么都做不了前庭性偏头痛治疗,几乎崩溃了。 她痛苦地说,头痛和头晕总是像西游记里会变身的怪物一样纠缠在一起。 我终于找到了她的罪魁祸首。 经过调整生活和服用药物,刘女士的头晕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事实上,刘女士的眩晕和偏头痛是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医学上称为“前庭性偏头痛”。 打个形象的比喻,偏头痛、眩晕的病理基础就像一枚一美元的硬币。 头为偏头痛,尾为眩晕。 其临床表现就像向空中抛硬币一样,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出现不同的正面或反面。 在医学界,眩晕和偏头痛之间的关系已经争论了一百年。 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直到2012年,国际头痛学会与国际头痛学会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其中就包括了它。 2018 年第三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诊断标准 (ICHD-III) 附录。 此举统一了学术界一百多年来“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并成功将其带入各国临床医生和公众的视野。
主持人:那么今天就让王主任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前庭性偏头痛,也就是偏头痛和眩晕。
王忠庆: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结果显示,偏头痛是第六大致残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阵发性中度至重度搏动性头痛。 头痛多为半侧头痛,一般持续 4 至 72 小时。 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至10%,且常有遗传背景。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混合型(中枢性+外周性)眩晕疾病。 近年来,它已被越来越多的眩晕医生所认识。 目前它已成为继耳石症之后第二常见的眩晕疾病。 眩晕症位居第二,年发病率约为0.89%,总体患病率约为1%。 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37.7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2.4岁。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5。 这也是儿童眩晕的最常见原因。 它的患者数量远远多于众所周知的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的发病率是梅尼埃病的 5 至 10 倍,甚至与感冒一样常见。 面对前庭偏头痛如此庞大的疾病谱,目前人们对这种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西方国家,误诊率高达80%。 在我国,误诊率可能更高。 我不知道偏头痛和眩晕是合并症。 因此,迫切需要更多地关注前庭偏头痛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诊断。 这是治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临床研究的前提。
主持人:据了解,大约20%的头晕患者有头痛症状,大约20%的头痛患者描述头晕或眼花。 那么为什么头痛和眩晕会成为孪生兄弟呢?
王忠庆:头痛和头晕/眩晕患者的发病机制与多个相关神经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目前认为,外周前庭刺激信号通过前庭感觉通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与头痛通路有关。 可能会发生交叉。 病理状态下兴奋的神经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引起大脑中枢或内耳的前庭神经细胞发生变化,引起生命不同阶段的头晕、眼花或偏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和偏头痛具有相同的多因素触发因素。 每个患者都有独特的触发因素,例如疲劳、情绪变化、焦虑和抑郁、睡眠不足、睡眠过多、天气变化(时差或温度)和强光。 、摇晃视觉刺激、喝茶、咖啡、巧克力、酒精、经期、某些明亮灯光或特殊场景、食用富含酪氨酸的食物等都可能是诱发症状的因素。 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模式扑朔迷离、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体征。 被业界昵称为“伪装大师”、“变色龙”。 头晕偏头痛,一对患难兄弟,有时并肩而行(眩晕头痛),约占17%,有时单独作战(仅眩晕发作),约占6%,有时在对方面前作出反应(眩晕和偏头痛也可相继发作)。 )约占40%。 约70%的患者在发作时出现眩晕和病理性眼球震颤。 而且,每个患者或每次发作的表现都可能不同,堪称前庭和耳蜗症状的“聚集征”。 发作时可出现眩晕和病理性眼球震颤。 自发性、位置性、视觉诱发性、头部运动诱发性眩晕和眼球震颤等。这些表明存在中枢性、周围性或混合性前庭功能障碍,有时伴有轻度耳鸣、耳聋。 发作的持续时间差异很大,同一患者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也不同。 一般每次发作持续5分钟至72小时,发作频率频繁。
主持人:这种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那么如何诊断和治疗呢?
王忠庆:医生在诊断时需要花一段时间仔细询问病史。 他们需要追踪患者的生活史,发现偏头痛和前庭性偏头痛的线索,以达到正确的诊断。 有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用于治疗急性发作的药物主要是曲坦类药物。 例如舒马曲坦对偏头痛、前庭性偏头痛头晕有很好的疗效。 其他如非甾体抗炎药、倍他司丁片和一些止吐药等。 可以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也可以预防前庭偏头痛发作。 最常用的药物是氟桂利嗪。 如果眩晕发作特别严重,经常呕吐、无法进食,应尽快去医院。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既然疾病会带来很多麻烦,那么预防它的发生就是最好的选择。 请王主任告诉我,如何预防偏头痛、头晕。
王忠庆:目前还没有根除偏头痛和前庭性偏头痛的特效治疗方法。 其发作往往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触发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缓解期消除和避免诱发因素,以预防和避免复发。 攻击。 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前庭偏头痛的发生。 必须考虑到一些诱发偏头痛发作的因素也可诱发前庭性偏头痛发作。 仔细思考一下,看看你的触发因素是什么? 然后尽量避免或提前服用预防药物。 尽管个体触发因素差异很大,但避免触发因素仍然是最重要的非药物治疗之一。
建议您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强光的直接刺激,如避免直视汽车玻璃的反光,避免从黑暗的室内看向明亮的地方。室外点亮。 避免看明亮的霓虹灯。 2、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精神因素。 3、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选择血管扩张药物。 4.避免雌激素过量(口服避孕药、雌激素补充疗法)。 如果患者正在接受雌激素补充治疗,请联系妇产科将雌激素减至最低剂量进行维持。 5.不要吸烟或咀嚼任何含尼古丁的产品,并建议患者戒烟。 6、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饥饿和低血糖。 7、所有酒精饮料都会引起头痛,尤其是红酒,其中含有较多诱发头痛的化学物质,会导致偏头痛立即发作。 伏特加和白葡萄酒等无色葡萄酒引起偏头痛的程度不如红酒那么严重。 8、注意饮食。 所有患者都应接受饮食治疗计划。 大多数由食物引起的偏头痛会在第二天发生。 偏头痛患者尤其必须远离酪氨酸类食物,它们是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很容易导致头痛发作。 此类食物包括:奶酪、巧克力、柑橘类食物,以及腌制沙丁鱼、鸡肝、西红柿、牛奶、乳酸饮料等。
主持人:由于目前对前庭性偏头痛缺乏认识求医网信息,最有可能被误诊为梅尼埃病。 两者有什么区别?
王忠庆: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梅尼埃病有比较固定的眩晕发作模式,常伴有进行性加重的耳聋、耳鸣、耳痛,而前庭性偏头痛则没有上述症状。 另外,一些中老年偏头痛、眩晕患者常被误诊为“脑部供血不足”、“颈椎病”等。其实,“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生理衰老过程,颈椎病是一种生理性衰老过程。脊椎病很少表现为阵发性头晕。 典型的“大脑供血不足”是脑缺血发作的一种。 除了头晕外,几乎总是伴有四肢无力、半身麻木、言语不清、复视或跌倒等症状。 患者也基本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很少会引起多年多次眩晕发作而无其他异常表现。 与偏头痛一样,前庭性偏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发病率高,诊断率低,漏诊、误诊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准确诊断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面临的持续提升。 继耳石症(BPPV)诊疗理念之后,又一个话题亟待推广!
主持人:好了,今天的采访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王主任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偏头痛眩晕科普。 再次感谢! 希望您能经常来东北,给网友带来更多的医学知识。 再见,网友们、朋友们!
王忠庆:再见!
专家简介
王忠清: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专业特长: 1、脑血管疾病:王忠庆主任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中心学习一年,完成脑血管造影、动脉内溶栓、血管内支架200余例,并获得“血管内神经外科培训项目”证书。目前,他是哈尔滨市第一位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基金会继续教育证书的神经科医生,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类脑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2、眩晕:全面掌握美国“艾普勒法”耳石复位技术,运用多种不同技术进行单次耳石复位治病,尤其是水平半规管耳石及疑难重症耳石症的复位技术。 保持原创。 还引进了黑龙江省神经内科领域全球首台先进的眼震仪,为眩晕医学专业诊疗提供国际一流的品质保证!
3、对神经系统感染、神经退行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4、肉毒毒素治疗运动障碍:多年来,我们不断研究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系统研究和掌握了国内外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腺肌病等疾病。 针对分泌过多、偏头痛、神经痛等疾病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主要社会兼职(学术地位):哈尔滨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医疗事故专家库成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评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抑郁症防治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