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2023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风日”。 在第十八个“世界中风日”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王益东教授告诉记者,中风患者的治疗是一场与中风的赛跑。此时,关键是尽早识别中风的症状。 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同时,王益东教授还运用“三问三答”的方法,帮助进一步了解中风的识别和治疗,把握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
问题1:记住“中风120”可以识别中风症状吗?
王益东教授:近年来,适合中国人的快速识别中风的方法“中风120”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1”代表“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
“2”表示“检查双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的意思是“听(零)看讲话是否清晰”。
只要突然出现上述异常之一,就很可能是中风。 应立即拨打急救热线或自行前往医院诊治。 不过,中风也有一些常见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比如突然走路不稳、视力下降、复视等。如果突然出现走路不稳或视力模糊的情况求医网,可能是中风,应该去医院就诊。尽快去医院诊断和治疗。 这两个症状的加入,可以将在家自我识别中风的成功率从原来的70%提高到90%以上。
“ 120”源自美国中风识别教育——FAST:“F”代表Face,“A”代表Arm,“S”代表(言语),“T”代表Time。 ),表明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诊治。 近年来,国际社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待识别症状。 更新后的快速识别中风的方法称为BE FAST,其中“B”代表(平衡),指失去平衡或协调性,突然行走困难; “E”代表“Eyes”,指视力突然变化、看东西困难。
问题2:中风溶栓和取栓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王益东教授:中风的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时间依赖性。 缺血性中风(脑梗塞)约占中风的70%。 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血栓切除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且越早治疗越有效。 更好。
针对缺血性中风,国际公认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在中风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 少数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后4.5-9小时经特殊影像学检查评估后也允许静脉溶栓。 发病24小时内即可进行动脉取栓,但大多数患者只适合发病6小时内进行动脉取栓。 需要经过6小时以上的特殊影像学检查和评估,才能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取栓治疗。 出血性中风通常很严重,许多患者需要早期手术治疗。
中风患者如果超过上述发病时间接受治疗,治疗效果会明显降低,致残和死亡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因此,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就近的具有相应脑卒中治疗能力的医疗机构(一般是三级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国家级先进脑卒中中心。 2016年设立脑卒中绿色通道,成立了以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放射科等科室为主的多学科团队,为脑卒中发病提供24小时救治。 数小时内到达医院的疑似中风患者得到快速检查、诊断和治疗。 大多数适合溶栓或取栓的患者在到达医院后35分钟(溶栓)或90分钟(血栓清除)内即可得到治疗。 有效的治疗,符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评估优秀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也曾收治过大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为没有及时到达医院,超过治疗时间窗口,而无法进行溶栓或取栓。 他们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 真可惜。
问题三:中风患者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王益东教授:中风患者常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肢体运动障碍、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除了早期抢救治疗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和系统康复。
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开始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内,此后康复效果逐渐下降。 1年多后,各项功能恢复效率低下。
希望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树立康复信心。 他们可以在医院学习一些康复和护理方法,为出院后在家继续康复做准备。
为了更好地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卒中中心组织脑卒中相关科室专家(今天)在海珠区金碧花园召开会议。 10月27日(今天)上午9:00至11:15。 金碧二街206号海珠区瑞宝街道党群服务中心A区A厅)举办大型健康宣传咨询活动。 来访专家来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和康复科。 他们将为中风的治疗、预防、康复和护理提供专业建议。 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