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众所周知,运动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 不仅能提高心肺功能,强身健体,还能愉悦身心。 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里,运动也不能忽视。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耐热能力求医网资讯,预防中暑。 但锻炼时一定要把握好度。 只有掌握了这三个原则,身体才能健康。
运动和耐热性有何关系?
中医认为,在炎热的天气里,身体的各种机能逐渐被激活,锻炼可以增加能量,疏通气机,促进阳气生长,强身健体。 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增加运动量,可以提高身体的耐热能力,降低中暑的风险。 人的耐热能力与热应激蛋白密切相关,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取决于受热程度和时间。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以提高热效应的合成速度,增强耐热能力; 当第二次进入高温环境时,可以减少细胞受损程度。 也就是说,适当的耐热运动可以提高耐热能力。
运动中应掌握哪些原则?
1.选择合适的时间
锻炼时间应安排在晚上或早上; 或者在温度25℃、湿度小于70%的环境下,可以选择游泳、慢跑、跳绳、快走等有氧运动。 早上或晚上的阳光不要太强,避免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 10:00至16:00期间应避免户外活动。
2、掌握数量
高温天气消耗大量能量,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 如果需要较长的运动时间,应每运动半小时休息10分钟后再继续。 每次运动都需要出汗,可以提高身体的散热功能; 但你不能出太多汗。 如果气温高于28℃、湿度达到75%,则需要适当减少运动量,以防中暑。
3.选择合适的地方
最好在室外、凉爽通风、视野开阔的环境中锻炼,如湖泊、公园等。 如果条件限制,请涂抹防晒霜、太阳镜和遮阳帽以防止紫外线。 由于某些因素,只能在室内活动时,应少用空调、电风扇,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温度控制在22℃,湿度在60%。
温馨提示
运动过程中,身体会产生多种代谢物,包括乳酸和酮类。 随着体内大量代谢废物的积累,很容易出现疲劳。 这时,多余的代谢物以出汗的形式排出体外,新陈代谢加快,使人暂时感到神清气爽、舒适。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不允许进行剧烈运动,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也不能盲目追求大量出汗,以免造成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