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精神疾病患者不愿承认自己有病,家属该怎样做?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患者   疾病   家属   精神   康复

2024-01-04 18:02:30 

求医网信息

生活中,当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生病了,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然而,对于大多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更不愿意接受治疗。 为什么会这样呢? 遇到这种情况,家人该怎么办? 今天心情好,小编就跟大家探讨一下:01

缺乏洞察力

自知力是指患者认识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 通俗地说,就是患者能否感知或认识到自己是否生病,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能否分析判断并指出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状态和表现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病态的。

当我们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去药店或者医院买药,积极治疗。 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我意识就完整了,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生病了并接受治疗。 许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 这里有一些例子:

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听到有人对他们说话、责骂或表扬等,但家人却听不到。 这时,患者认为这是真实的,不是疾病引起的求医网信息,会反复寻找声音,甚至暴力;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阶段表现为活泼、接触频繁、喋喋不休; 自我意识强,能赚很多钱,但花钱却毫无节制,有的甚至盲目投资。

自我意识不足是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 许多患者因缺乏自我意识而拒绝承认自己患病,从而延误了治疗。 如果家人想让他们看心理医生,他们可能会怀疑家人别有用心。

好心情医生温馨提示

在这种情况下,家属不必与患者白费力气地争论,要求他们承认自己患病,而是尽量带他们去看医生,让他们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让他们慢慢恢复健康。自我意识。

02

柱头

由于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斥和回避态度,加上普遍认为精神疾病患者疯狂、敏感、偏激,有暴力倾向。 这种刻板印象往往会让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偏见,因此精神疾病患者普遍有比较明显的耻辱感。

这种污名会让很多患者对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感到羞耻和羞愧,无颜面对家人和朋友,更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

污名化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会影响患者的及时就医和治疗依从性,也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危害。

由于害怕被贴上“疯子”的标签,很多患者往往隐瞒病情,不愿意去医院治疗,也不愿意吃药;

耻辱感也会给家人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能明显感受到外界对患者的贬低和歧视态度,担心出门被指指点点。 这也会影响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吉林糖尿有病怎么治疗,将患者视为负担,过分指责患者。 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患者的康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污名不仅使患者不愿意承认疾病,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康复。 为了减少污名化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的负面影响,好心情医生建议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1、多了解精神心理相关知识: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疾病,知道精神疾病只是一种疾病。 经过正规治疗,临床上大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什么病,从而减少偏见带来的心理压力。

2、多了解有助于康复的知识:平复心态,积极接受治疗,早日康复可能是对抗别人闲言碎语的最好方法。 无论何种疾病,我们强调全程治疗,遵医嘱、规律用药,不以任何理由随意减量或停药。

3.家属应多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避免复发: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治疗期间仔细观察患者睡眠、情绪、行为、药物反应等变化,及时寻求治疗方案。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防止一些生活事件或紧急情况对患者造成伤害。 心理应激反应、安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等。

在此,我也希望公众能够科学地看待精神疾病,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精神疾病被污名化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 事实上,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就像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脏病一样。 我们不能因此给患者贴上不友好的标签。

消除精神病患者的污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公众应该理解和关心精神病患者。 相信随着精神疾病知识的普及,患者一定能冲破耻辱的“牢笼”。

03

充满愧疚

有些抑郁症患者充满负罪感,总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不想拖累家人。 在这种内心的煎熬下,他们选择隐瞒自己的病情,即使家人询问,他们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

一些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在经历创伤后往往容易产生自责和内疚。 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在遭受创伤时采取不同的行为,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甚至常常对自己没有造成的后果感到内疚,并且不认为自己病态或主动与家人交谈。

这种因愧疚而隐瞒病情的方法更加危险,因为家属无法及时察觉患者内心的波动,无法尽快带患者去看医生治疗,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

面对充满愧疚感的患者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他们平时的言语或行为,及早识别可能的危险信号; 由于强烈的负罪感和自责感,这些患者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患者应尽快接受治疗,以降低自杀和自残的风险。

参考文献:[1]甘军,范杰,刘婉婷,朱雄钊。 精神分裂症自知力、阳性/阴性症状和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0(1):56-57。 [2]徐兴红,吴玉峰,刘玉蓉。 一项关于阅读疗法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耻辱感和社会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22,38(9):642。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