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颈源性头痛的概念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头痛   神经   颈部   疼痛   诊断

2024-01-04 18:06:54 

求医网信息

1983年,他在世界头痛大会上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即疼痛在头部,病在颈椎。 然而,对源自颈椎的头痛的描述可以追溯到1860年,对颈椎与头痛的研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2018年将颈源性头痛定义为颈椎(包括其构成骨、椎间盘和/或软组织)疾病引起的头痛,通常但并不总是伴有颈部疼痛。 诊断标准:

A. 符合诊断的任何头痛 C;

B. 有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表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疾病或损伤可导致头痛;

C.满足以下四项中至少两项即可证明存在因果关系:①头痛的发生与颈部疾病或病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 ②头痛随着颈部疾病或病变的缓解或消失而明显减轻或消失; ③刺激动作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头痛明显加重; ④诊断性封闭颈部结构或其神经阻滞后头痛消失;

D. ICHD-3 中的另一个诊断无法更好地解释。

国内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是:

A. 一种或多种源自颈部疾病的头面部疼痛,满足 C 和 D 项。

B. 有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表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疾病或损伤可能导致头痛。

C.满足以下四项中至少两项即可证明存在因果关系:①头痛的发生与颈部疾病或病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 ②头痛随着颈部疾病或病变的缓解或消失而明显减轻或消失; ③刺激作用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头痛明显加重; ④诊断性神经阻滞后头痛消失。

D. 成功治疗病因或病变后,头痛在 3 个月内消失。

发病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牵涉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主要理论之一是上颈椎病引起的牵涉痛导致颈源性头痛。 如图1所示,三叉颈核不仅接收来自C1-C3脊神经的感觉传入纤维投射,还接收来自三叉神经第一分支的感觉传入纤维投射。 即三叉神经和C1-C3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在三叉颈核处汇聚。 这使得来自头部和颈部的感觉传入纤维激活该核内相同的次级神经元。 因此,颈关节疾病不仅可以通过颈椎神经的会聚,导致头部和颈椎神经支配的部位(如枕骨区、耳部)疼痛; 它还可以通过颈椎神经和三叉神经疼痛传导通路的汇聚引起疼痛,导致三叉神经分布的头部区域,例如额叶和眶周区域疼痛。

图1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

影像学改变

影像学变化可以揭示颈源性头痛的病因颈椎源性头痛,并对病变部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但其在其他疾病的诊断和识别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学者认为颈椎影像学特征如颈椎X线检查可见变直或拱形、骨质增生,颈椎MRI可见C2~C4椎间盘突出、突出。 这些临床特征可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颈源性头痛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也有学者认为影像学阳性指征可为颈源性头痛的评估提供指导,但颈椎X线、CT或MRI表现尚不能显示颈源性头痛患者颈部的特征性病变,因此无法对颈源性头痛进行诊断。诊断为颈源性头痛。 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诊断步骤

1.病史询问:单侧、非搏动性、非撕裂性疼痛; 持续时间不确定; 当颈部处于不寻常的位置时,疼痛会加剧,从枕骨辐射到前额; 负重后疼痛加剧; 疼痛发生在同一肩臂; 疼痛表现为牵涉痛; 职业史。

2.体格检查:上颈关节、椎旁、耳后乳突压痛; 颈部伸展范围有限; 颈部旋转和屈曲试验阳性。

3.辅助检查:X线、MRI、CT、超声脑血流、肌电图等有助于明确继发性疼痛的原因。

4、诊断性神经阻滞:(建议在超声、X线、CT等影像技术指导下进行操作)寰枢椎外侧关节采用关节内阻滞; C2-3小关节,其中第三枕神经穿过C3-4小关节处的关节阻滞,阻滞C3和C4神经背支的内侧分支。

鉴别诊断

颈源性头痛通常与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不同。 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包括:

1.紧张型头痛,又称肌肉收缩性头痛,临床表现为日常活动时双颞部、枕颞部、枕后部或头部周围长期紧绷和/或胀痛,伴有压痛或疼痛。在疼痛部位的肌肉中。 压痛,考虑紧张型头痛。

2.偏头痛,多为单侧搏动性头痛,活动(爬楼梯)时加重。 典型的偏头痛发作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或畏光/畏声,以及先兆症状,如侧视闪光、暗点、线条或麻木等。麦角胺和曲普坦类药物治疗有效。

3.丛集性头痛,多为单侧,疼痛剧烈至极剧烈,以眶周和颞部疼痛为多见,可伴有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鼻涕、眼睑水肿。 丛集性头痛发作剧烈、剧烈、无先兆,头痛发作可迅速,也可突然停止求医网信息,且在时间上有规律性。 通过详细的病史和发作观察,与颈源性头痛不难区分。

应与下列继发性头痛相鉴别:

1.根据病史结合头部MRI、CT可鉴别外伤后头痛。

2.血管性头痛,如中风后头痛、血管瘤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可根据相关临床表现,结合头颅MRI/MRA、CT/CTA、血管造影等进行鉴别。

3.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常有寒战、发热等感染体征,可通过血常规、血沉等炎症反应指标以及脑脊液细菌培养来鉴别。

4.肿瘤、炎症等原因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引起剧烈头痛,呈持续性、非搏动性,咳嗽加重,可伴有视乳头水肿、呕吐。

5、低颅压头痛,常继发于腰椎穿刺,平卧后减轻,直立后加重。

6、眼、耳、鼻窦、牙齿等颅骨结构病变引起的头痛,如青光眼、鼻窦炎、牙周炎等,必须借助相关专科检查进行鉴别。

7、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如巨细胞颞动脉炎等免疫性疾病,常有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增高的体征。

8.躯体形式障碍: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正常,主要是反复出现、频繁变化的躯体症状,疼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焦虑、抑郁。

9.药物引起的头痛。

对待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原则:①物理治疗是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初始治疗; ②药物治疗是基本治疗; ③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选择性神经阻滞、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影像可视化技术指导下的操作; ④治疗过程中可结合中医、心理等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中等质量证据)

医疗

非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霞教授学术报告《颈源性头痛的诊治》;

2.肖红,刘辉。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诊治:中国疼痛专家共识解读[J]. 实用疼痛科学杂志,2019,15(02):83-87。

3.沉一峰、周巧银、李世良、贾岩、邱祖云。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分析[J]. 中华骨伤科, 2019, 32(02): 130-135.

过去的推荐

编辑| 乔婷婷

校对|丁慧欣

提交邮箱: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