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此前,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的医护人员为各人科普了人为什么会发热等相关知识,大受欢迎。网友们纷纷问道,“”家里有了发热病人,我应该如何护理呢?”别着急,感染内科第二篇“关于发热”的科普小文出炉了——
运动、沐浴、进食后可使身体产热增加,人体代谢增加,热量生成增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温度突然升高,也可使体温暂时轻度升高。
因此,在丈量体温前,要制止这些因素。建议在沐浴、饮水、进食30分钟后再丈量体温。一天内,凌晨2至6时体温最低,下午2至8时最高,但正常情况下颠簸幅度不凌驾1摄氏度。
由于正凡人的体温有以上变革,因此必须科学丈量体温、认真识别,才气确定体温是否正常。排除上述因素的影响,体温若凌驾正常范围,应及时处置惩罚或就诊。
儿童发热护理的注意事项有所差别,本文内容主要针对青春期之后人群。
(1)一般护理
早晚开窗通风,每次15至30分钟,将室温保持在24至26摄氏度。通风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加重病情。患者畏寒、打寒战时也应注意保暖,减少寒冷带来的不适。发高热时应适当脱掉衣物,平时穿着轻便的衣服,制止用厚棉被捂汗。
发热患者要注意休息,包管富足的休息才气恢复体力,过量活动可能会使患者的体温升高。
发热患者应多喝水,发热会导致水分流失、脱水,因此要大量增补水分。喝水需注意,心脏、肾脏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补水应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性摄入过多。需观察喝水量与排尿量、出汗量是否能保持平衡(出汗量可按成人湿透一身衣服的排水量为1000毫升大略计算)。
大量出汗时不能单一补水,还需要增补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可按患者实际情况进食水果(马蹄、菠萝、苹果、哈密瓜等)或遵医嘱增补口服补液盐。
别的,患者还要增补营养。发热时可给予高热量、高卵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蔬菜可食用番茄、白菜、菠菜、豆芽菜等,也可食用稀饭、面条、瘦肉粥等。
(2)降温
物理降温是一种紧急降温的有效步伐,通过温水擦浴、退热贴、冰袋冷敷等,可以到达比力显著的降温效果。
温水擦拭身体降温时应注意保暖,将患者皮肤擦干后更换干净衣物,保持患者舒适。不推荐用酒精擦身的方法来退热,酒精会刺激皮肤导致过敏,还可能通过皮肤及呼吸道吸收进身体,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过敏性紫癜、急性酒精中毒导致死亡的悲剧。不消冷水或冰水大面积擦身退热,这样会引起毛细血管快速收缩,不光起不到散热效果,还有可能造成体表温度下降而实际上体温继续升高的假象,一方面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另一方面则可能导致高热惊厥的发生。
使用冰袋降温时可以外裹一块干毛巾,将冰袋放置在额头、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如果有两个冰袋,可交叉放置,好比左腋下、右侧腹股沟分别放一个,右腋下不放,以便降温后复测体温。切记放置位置应避开伤口处、男性生殖器,也不能放在后脑勺、耳廓、心前区、腹部、足底处。
若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请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退热药物,具体可参照该药物的参考剂量说明。
药物降温有以下几点需注意:不能同时服用两种退热药,这会增加肝肾负担,可能造成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可能肝肾衰竭。也不建议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这并不能增加退热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服药时间混乱,增加药物过量的几率。
如果服用复方感冒制剂,一定要阅读药物身分表,制止与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如退热药等身分重复。如有重复请慎用,以免药物过量。同类的中成药服用一种即可,不建议两种及以上同时服用。
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不要同时进行。服药期间尽量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很多药物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可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中药、西药的服用间隔应为半小时至1小时。
(3)病情观察
一般2至4小时应丈量体温一次,可按个体情况在6:00、10:00、14:00、22:00、2:00监测体温。体温超高热者可缩短测温间隔时间并记录。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减至每日丈量2次。
记录时应关注最高体温、有无陪同症状、是否应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以及体温何时降至正常范围等。
(4)增进舒适
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特殊情况下,为掩护重要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出汗较多的患者应注意及时更换衣物、被褥,恒久卧床患者注意至少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防止压疮。应做好口腔、会阴处卫生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在机体出现发热时,要及时查明发热的原因,积极对因治疗。
在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尽量接纳物理降温,及时做好记录;若体温凌驾38.5摄氏度,对内脏器官的损伤相对较大,此时要结合病情遵医嘱进行药物降温,好比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洛索洛芬钠片等。应严格遵医嘱按药物说明书用药,制止出现高热惊厥现象。
发热是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致热源的反应。应学会正确对待发热,科学应对,切忌盲目用药。由于引起发热的病因较多,以上介绍的是针对常见发热患者的通例处置惩罚,而对于那些经过通例处置惩罚热度依然不退的患者、高热患者,以及伴有精神萎靡、惊厥、连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送医,查明病因,给予对症和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