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肖青青(化名)出生仅4小时,腹腔内大量液体堵塞,肠管坏死穿孔,生命垂危。 幸运的是,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院”)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 目前,肖青青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已开始正常进食。
出生前检测出大量腹腔积液
小青青出生前五天,孩子的母亲在另一家医院例行检查时发现健康的胎儿,突然出现大量腹腔积液,并伴有胎儿睾丸异常、睾丸鞘膜积液、羊水过多等异常情况。 。 孕妈妈一下子慌了,一家人从县城赶到省第二医学产前诊断中心求助。
针对肖青青的情况,省第二医学产前诊断中心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快速入院,并组织多学科会诊。 对孕妈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包括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诊治。 经过详细讨论分析,多学科会诊团队制定了孕妈妈的分娩方案以及新生儿的后续诊疗方案。
7月1日,小青青通过剖腹产顺利出生。 然而,她产后的身体状况却不容乐观。 萧青青的腹胀非常明显,肚子鼓得像个小西瓜一样。
出生仅4小时,他就被送入手术室
在新生儿科和小儿外科的共同协助下,迅速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术前准备工作。 CT显示大量腹水,手术指征明确,于是紧急进行剖腹探查。
小儿外科苏成教授、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雷、麻醉科、新生儿科等手术团队已经准备就绪。 小青青出生四个小时后,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
手术中,苏成教授发现,肖青青的肠穿孔是由于胎便堵塞子宫,进而造成大量粪便积水造成的。 结构很难区分。 手术过程中需要逐渐松开粘连的肠管求医网信息,对整个消化系统进行整理并修复穿孔,同时进行阑尾切除术。 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手术后,苏成教授介绍:“小青青的肠梗阻是胎便结石引起的,回肠末端穿孔,腹腔内有广泛而严重的粘连和水肿,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肠梗阻。”后期引起感染性腹膜炎,完全性消化道梗阻,进一步加重肠坏死、穿孔,危及生命。”
目前,小青青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体温正常,消化道通畅,肛门有排气排便,已开始正常进食,恢复顺利。
孩子入院后完成腹部CT检查:小肠空气影有限,未见结肠,提示大量腹水、梗阻
苏成教授带领小儿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苏成教授术后指导肖青青查房
新生儿胎便性腹膜炎的两种诊断方法
据介绍,新生儿胎便性腹膜炎是胎儿时期肠道穿孔,导致胎便流入腹腔引起的无菌性腹膜炎,发病率约为1/30000。
“胎粪性腹膜炎早期表现为肠道扩张、肠道蠕动活跃,如果胎儿肠穿孔未能愈合,穿孔后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就会引起腹膜炎、肠梗阻,甚至危及生命。胎儿时期由于鞘膜,如果不闭合,胎便就会流入外阴,形成鞘膜积液或外阴水肿。
苏成教授介绍,胎粪性腹膜炎的诊断有两种方式:产前诊断和产后诊断。
产前诊断:胎便性腹膜炎的超声征象包括腹内钙化斑、羊水过多、腹水、散在孤立的回声区以及排便增多。 产前MRI显示胎粪假性囊肿,胎儿肠水肿,羊水和腹水增多,可见钙化斑块。
产后诊断:X线腹部平片出现特征性钙化影即可诊断产后腹膜炎或肠梗阻症状。 X线检查腹腔内钙化斑块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其他改变还包括气腹或包裹性气腹。 钙化影常形成团块,附着在腹壁的某一部位。 钙化影可为宽环状或散在小片状。 有少数是细条或小点。 腹腔内有游离气体和腹水。 严重时会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危及生命。
相关链接:省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是诊断和治疗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婴儿和新生儿外科疾病的专科。 省二院小儿外科主要诊疗范围包括:
1.新生儿手术,如:先天性食管闭锁、肠闭锁、胆道闭锁、幽门肥大狭窄等。
2.小儿胃肠手术,如: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等。
3.小儿肝胆胰外科,如:胆道扩张术、门静脉海绵体变性等。
4.小儿泌尿外科,如:尿道下裂、肾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等。
5.小儿实体瘤,如: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胚胎性肿瘤。
6.小儿普外科,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等体表肿瘤。
(本文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