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专门治疗因外伤引起的大脑、脊髓和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危及生命的脑出血、车祸造成的脑外伤、或肿瘤压迫大脑而需要手术治疗。
//意识障碍//
持续多功能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呕吐、抽搐及肢体运动等情况,观察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安静。
//脑灌注异常//
持续吸入氧气2-4L/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按照医嘱及时、准确地使用脱水利尿药物,并及时观察用药效果。 病情稳定后,将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记录24小时输入输出。
//清理呼吸道无效//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给患者持续吸氧,并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如果痰液较稠,可以按照医嘱吸入雾化痰液,帮助稀释痰液。 您无法自行咳出痰液。 对于气道功能严重受损、短时间内无法苏醒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按照医生的指示,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液体,以利于痰液的稀释。
//低效的呼吸模式//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和血氧饱和度,遵循医生指导,正确使用呼吸机。 使用呼吸机时,关注呼吸机的运行情况及其参数,及时消除报警因素,并将管路连接严密,防止漏气,观察患者对呼吸机的耐受程度,协助医生调整参数值及时倒掉液瓶及管道内的积水,每周更换管道两次,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对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水封瓶内水柱的波动情况,有无气体或液体溢出,并做好详细记录。 若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治疗。
//体温异常//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如出现高烧,遵医嘱进行一般物理降温。 如有必要,使用冷却毯进行物理冷却,或用酒精擦拭。 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再次测量体温并记录。 体温不升高时,注意保暖,不要使用热水袋。 按照医嘱及时、准确地使用抗菌药物,并及时观察用药效果。
//排便模式的变化//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大小便的量、性质、颜色等,并向医生报告。 如有必要,保留标本用于常规检查或培养。 如果出现轻度腹泻,要注意保护肛门周围的皮肤。 排便后用软纸擦拭,减少机械刺激。 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抹药膏,保护局部皮肤。 腹泻严重时,应暂时禁食并给予止泻药物; 出现便秘时,应劝患者不要用力排便,并应给予粗纤维和易消化的饮食。 如有必要,可遵医嘱服用口服泻药或使用凯瑟罗排便。 对于尿失禁,保持导尿管,加强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采用间歇排尿,鼓励患者多喝水,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
//头痛//
密切观察患者头痛的性质、程度和生命体征,定期准确使用脱水剂,持续吸氧。 病情稳定后,将床头抬高15-30度。 必要时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镇痛药。 如果出现剧烈头痛,应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限制患者家属探视时间,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焦虑//
工作人员显得自信、冷静、理解。 营造使患者感到舒适的优良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关注患者的主诉,鼓励患者表达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关注患者精神情绪变化,及时干预,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并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增强自信心,并指导家属护理患者,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关心。
//自理能力缺陷//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提供早晚护理,并进行早期语言和身体功能锻炼。
//缺少知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病程和预后,评估患者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向患者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如头部损伤类型、CT 结果和护理计划。 向家属提供最新病情变化,鼓励家属与患者沟通,多带一些喜欢的音乐磁带,帮助患者清醒。
//语言沟通障碍//
根据失语症的不同类型,采用言语交流、自制图片、手写板、自制手语代码等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 与患者沟通时,护士应始终微笑、真诚、理解患者、尊重患者。
//身体运动障碍//
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置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恢复的前提。 仰卧或侧卧时,将头抬起 15 至 30 度。 下肢膝关节微微弯曲,脚与小腿保持90度,脚趾笔直向上。 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中握住一卷布或圆形物体。 功能锻炼每天应进行3~4次,幅度和频率逐渐增加。 随着身体恢复,应鼓励患者自行进行功能锻炼,及时下床活动,并注意预防跌倒。 同时采用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加速康复。 (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患者患侧,单手握住患侧手腕; 另一手置于肘关节稍上方,对患肢进行上、下、左、右、伸展、旋转等活动。 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只手进行手指运动。 (2)下肢功能锻炼。 护士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另一只手握住患肢膝关节稍下方,进行髋、膝关节的伸展、屈曲、内外旋、内收、外展。用一只手握住受影响的肢体,用另一只手移动脚趾
//潜在的并发症//
(1)营养失调
改善营养状况并维持身体需求。 禁食期间,向患者解释禁食的重要性以获得他们的配合。 能够进食的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低渣饮食。
(2)电解质不平衡
监测皮肤的一般状况并记录。 补充充足的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及时采集血样测定电解质。 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及时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 如果发现异常,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准确用药。
(3)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记录,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局部受力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提供一些有效的减压装置,例如气垫,以防止皮肤损伤。 定期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运动和保持功能位,鼓励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使用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时,应遵医嘱,注意尿量和颜色,并加强检查,防止药物从血管漏出,引起组织坏死。 静脉泵送氯化钾时,应从中心静脉泵送,以防药物外渗,引起皮肤组织坏死或溃疡。
(4) 感染
定期给患者翻身,轻拍患者背部,及时吸痰。 若痰液粘稠,可采用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 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切口敷料,每次更换吸痰管,吸痰后听诊肺部。 每天进行两次会阴护理,定期更换引流袋。 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避免呼吸道感染。 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并预防并发症。 每日早晚护理、会阴擦洗、留置导尿管应定期夹闭、排尿,确保及早拔管。 正确固定头部引流管,防止管子扭曲、折叠或滑落。 注意引流袋高度,低位引流,维持正常颅内压,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
(5) 再出血
保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限制陪护,保持血压稳定。 避免用力咳嗽、排便、打喷嚏、情绪激动、过度劳累。 如果患者在情绪稳定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甚至皮质紧张性和脑膜刺激症状明显增加,则多是由于再出血所致。
(6)下肢深静脉血栓
根据病情适度活动下肢,配合肢体气压治疗,促进静脉回流。 观察下肢是否肿胀,定期测量并记录腿围,观察下肢肤色和温度,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固定并抬高患肢,并遵照医生的指示用于药物治疗。
(7)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胃液和粪便的颜色。 如果胃液呈棕色或红色,则表明有胃出血。 需要禁食。 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或遵医嘱止血。
(8)津液不足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体重变化,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9) 受伤风险
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适当约束肢体和身体的活动,避免意外拔管、擦伤、碰伤。 同时应设置床栏,防止患者跌入床上。 如有必要,应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镇静药物。 患者下床运动时,注意防护措施,防止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