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显微外科 医院 兢业业、热忱专注、敢于开拓、执着他攀登了一个医学高峰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外科   显微   中山   病人   神经

2023-11-24 12:08:54 

他攀登了一座又一座医学高峰

朱家凯教授,88岁,是我国显微外科创始人之一。 自1947年考入中山医学院以来,已行医、教书72年。 曾任中山医科大学副院长、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曾获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奖。

无论是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还是在学术组织建设上,他都尽职尽责、热情专注。 他凭借敢于开拓、执着追求的精神,攀登了一座又一座医学高峰。

创办我国第一本显微外科专业杂志

“我17岁从香港回到广州,考入中山医科大学,有幸被分配到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当我毕业的时候,就回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就是我今天所在的地方。” 88岁的朱家凯教授仍然经常回到中山一院。从实习生到住院助教,从主治医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朱家凯走遍了每一个角落。脚步坚定。 他的努力让这位外科专家拥有了精湛的医术; 他的踏实和真诚也让他在工作中赢得了信任和支持。

1978年,中山市第一医院成立显微外科,揭开了我国显微外科的新篇章。 “我当时就知道有这个学科存在,但我不知道如何建立它,也不知道如何建立它。” 朱家凯笑着回忆道。 当时,他到医院总务部找到了两台普通的生物显微镜,然后自己改装制作而成。 手术显微镜。 显微外科使用的医疗器械比较精密,没有地方可以买到。 于是他们自己动手,用眼科常用的剪刀、小刀、镊子,一点一点地削尖。 “边学边做,我们有什么困难就去找柯林院长,他会给你很大的支持。”

据了解,在他们的显微外科建立之前,北京、上海也有医院开展了显微外科。 朱家凯团队专注于骨科、显微外科和手外科领域的研究,擅长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束间缝合和束间移植、淋巴静脉吻合治疗淋巴水肿和乳糜尿、选择性脊柱跟部切除治疗痉挛等。 在脑瘫、臂丛神经根撕脱伤MRI诊断方面处于全国前列。 同时,在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的基础研究,尤其是雪旺细胞和组织工程神经的一系列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负责人工神经移植物的研发。

朱家凯说,新建的显微外科只有四名医生。 他们四人经常一起做手术,一起学习新手术,一起做新手术。 然后分别撰写文章和翻译杂志文章。 朱家凯创办了我国第一本显微外科专业期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为我国传递科学信息、介绍科技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显微外科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显微外科领域。 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该刊也是我国显微外科发展的客观记录和历史里程碑。

很高兴看到患者顺利出院

“虽然很累,但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朱家凯说,其实很多患者并不了解显微外科的工作,但患者却信任他们。 “患者非常配合我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尝试。”

行医72年,朱家凯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为病人治病。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曾经有一个腿断了的病人。 他是一名海员,腿被船上的电缆切断。 “当时柯林院长说,一定要想办法治好他的脚,我们也很着急。” 朱家凯回忆,当时病人断腿伤口的肌肉已经腐烂,所以他们一点一点地清创,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断腿重新植上,并将微小的血管和神经一点一点地吻合缝合。一点一点地,使它几乎“完美无缺”。 “后来他的脚能动了,顺利出院了。我们把他送到医院门口,他就和我们告别了,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教给学生他们一生所学到的东西

朱家凯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也是一位对学生充满关爱的好老师。 他将一生所学传授给学生。 同时,当学生在工作、事业、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能够无私地帮助他们。

朱家凯说,他对学生很好,但对自己的业务却很严格。 “严师才能出好徒弟,当他们成为我的学生时,我就有责任教导他们,如果他们做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否则以后还会继续犯错误。” ”。

迄今为止,已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博士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 许多学生已成为行业骨干和硕士、博士生导师。 他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本科显微外科教材,并在国内率先为本科生开设显微外科课程。

对于年轻医生,朱家凯教授有真挚的寄语:“当医生很辛苦,但说实话,很幸福。病人用生命去信任彼此,这就是信任。当医生治好病人的时候,病人就得到了信任。”快乐了,医生也快乐了,无论多么辛苦,都是值得的。希望后浪推前浪,把上一代人未竟的事业建成更加辉煌的事业!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