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南的张先生一直患有严重的腰部不适。 直到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的左侧腰椎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 这对于这位22岁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于是,他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向神经外科专家王贵怀教授求助。
术前CT检查
术前MRI检查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 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和尾骨9块)通过韧带、关节和椎间盘连接而成。 具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脊髓的功能及其执行运动的功能。 腰椎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病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腰椎的结构也比较复杂。 前面毗邻腹壁、盆壁、肠道、输尿管、血管等,后面毗邻马尾神经等人体重要结构。 手术过程中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大血管、神经损伤,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
3D打印模型对比图
王桂怀教授仔细观察病情后表示,张先生的肿瘤占据了腰椎椎旁和前部,包裹着神经,并毗邻腹主动脉、输尿管等重要结构。 手术中只有充分暴露肿瘤并保护神经和大血管,才能达到安全切除肿瘤的效果。
如何更准确、更安全地切除肿瘤? 这无疑给神经外科团队带来了难题。 在寻找更优化的解决方案的同时,王桂怀教授想到了3D打印技术,如何准确地向患者解释肿瘤状态、手术风险和选择,减少患者的疑虑。 王桂怀教授团队根据张先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三维CT和MRI,通过数据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完整“克隆”了患者整个患病腰椎模型,精准呈现患者肿瘤的分布情况、椎体、血管和输尿管。 和形式。 通过这个模型,王桂怀教授团队立即确定了更安全、更个性化、更精准的出手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
精准手术治疗
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 2015年12月23日,王贵槐教授带领团队根据模型切除肿瘤。 “由于提前对手术部位进行了精准分析,原本极其复杂、危险的手术变成了刀尖上的华尔兹。” 王桂槐教授自豪地说。 3D打印技术可以让肿瘤之间的相邻关系清晰可见,让患者和团队直观地了解手术方案。 原本需要4个小时的手术,在1个小时内顺利完成。 手术过程中,王桂槐教授仅用了10分钟就将肿瘤完全切除,出血量不足20ml。 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下床活动,7天后出院。
术后第7天复查MRI结果
查阅文献发现,这是全球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该部位的肿瘤切除。 王桂槐教授表示,“与传统手术方案相比,3D打印技术具有个性化治疗、精准治疗的优势,将患者麻醉和手术时间缩短近1/2,精度显着提高,创伤更小,出血更少。” 充分体现了“无血”手术的理念。 同时,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较之前缩短约1/3,术后恢复快,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整体治疗费用节省近1/4。 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真正让患者受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清华长庚医院刚刚庆祝成立一周年。 在王桂怀教授的带领下,神经外科已完成手术460例,每次手术均获得成功。 除港澳台地区外,患者遍布全国各省份。 王桂槐教授不断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激励着团队攀登一座又一座医学珠穆朗玛峰。 目前,他们正在牺牲休息时间,精心准备拆除下一颗极其复杂、危险的“定时炸弹”。 新年将至,让我们祝福他们,祝福这些孜孜不倦、不畏艰辛、不计回报地演奏生命音乐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