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2月13日电(记者鲁中秋)即将乔迁新址的北京天坛医院将成为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
北京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享誉全国,其精神代代相传。 自王忠成院士创建以来,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天坛神外的创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离不开前人的努力,也需要后人的接力传承。 作为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重建科主任、北京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刘品安不仅接过前任的重任,还特别注重“指导、帮助、指导”。博士生的日常工作”。 刘品安教授以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为依托,与国内外脑肿瘤疾病治疗中心建立了长期学术合作,实施人员交流和培训计划。
刘品男带领博士生团队例行查房。
刘品安,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多年来致力于颅内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 三十年来,他已成功完成5000余例神经外科手术,其中近2000例开创性的内窥镜手术。 比如,用精湛的医术、廉洁的作风、高尚的医德赢得患者的好评。
刘品安1999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博士学位后,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成教授。 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成功实施神经外科手术5000余例,在垂体瘤、听神经瘤、神经纤维瘤、髓母细胞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肿瘤总切除率达到78.7%,手术死亡率0.2%,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 它们为颅底病变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神经内窥镜技术是“微创神经外科”理念的杰出代表,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成本低等优点。 刘品安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研发神经内镜手术技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已完成神经内镜手术近2000例。
主持的项目“颅底病变的微创神经内镜治疗”荣获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刘教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专着3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2项。
如今,刘品安教授每年要做500至800台次手术。 除了普通的常规手术外,他坦言自己最喜欢做的手术有三类。 一是技术难度大、有挑战性的; 二是背景复杂、曲折的。 ;第三,没人愿意碰它。 他说,手术成功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兴奋、紧张、忐忑和思考,确实激发了他的斗志。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一股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