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坚持跑步有很多好处,比如减肥、身心愉悦、强身健体、降低慢性病风险等。 然而,跑步者的膝盖、臀部和肌腱很容易受伤,因此保护关节、韧带和肌腱很重要。
运行时应保护哪些部位?
1. 膝盖
突然开始跑步,短时间内跑长距离,很容易引起膝盖隐痛,这是髂胫束综合症的表现。 髂胫束从臀部开始,逐渐延伸并覆盖结缔组织肌腱,从膝关节外侧覆盖到胫骨外侧,可以有效固定膝关节,并且在大腿拉紧时可以在大腿外侧感觉到。 长时间跑步,反复屈伸膝盖,会使髂胫束不断受到摩擦,容易诱发炎症。 只要活动膝关节外侧就会感到疼痛。 中老年人和体重较重的人不宜突然跑步。 先做渐进式肌肉训练,目的是提高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 跑步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从快走过渡到慢跑。
2.腿筋
臀部下方和大腿后侧有一组肌肉,医学上称为腘绳肌求医网资讯,其作用是弯曲膝关节和伸展髋关节。 爆发性速度训练、剧烈跑步和大跨步都会使腿筋承受过大的压力。 臀部肌力不足会增加跑步时腘绳肌的负担,长此以往会增加腘绳肌和肌腱受伤的风险,导致大腿后侧隐隐作痛。 跑步前后,要重点拉伸下肢肌肉,如拉伸小腿三头肌、拉伸股四头肌等,以免受伤,并辅助治疗轻度疼痛。
3.脚踝
踝关节的作用是承受全身的重量,不小心扭伤脚踝会导致韧带过度拉伸和扭伤,尤其是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跑步时。 曾经扭伤过脚踝的人,由于周围韧带受损,踝关节稳定性差,再次扭伤的风险很高。 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休息,做好自我保健。 大约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 跑步时应选择平坦的跑道,必要时佩戴护踝。
4.跟腱
小腿与脚跟之间有一条肌腱,医学上称为跟腱。 日常行走、跑步、跳跃都离不开跟腱。 如果突然加大跑步强度,可能会导致跟腱反复拉伸,导致跟腱炎。 具体表现为小腿和跟腱上部疼痛,甚至跟腱断裂。 因此,跑步前后需要拉伸小腿三头肌,这样可以降低跟腱损伤的风险。
温馨提示
跑步时,还需要保护脚底。 脚底有足底筋膜,连接跟骨和跖趾关节。 日常跑步或步行会使足底筋膜不断拉伸和收缩,使其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诱发足底筋膜炎。 跑步前,应该穿合适的跑鞋,可以支撑脚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