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立春已至,春天是大自然辞旧迎新、生命萌发的季节。 一方面,万物复苏,阳气生长,细菌、病毒、霉菌等开始活跃。 还是感觉身体虚弱,稍有不慎,就会让疾病有机可乘。
如果适应气候和生理的变化求医网,采取科学的养生方法,对一个人的健身和防病是非常有利的。 春季在饮食、呼吸、运动等方面要注意什么? 听听湖南省人民医院专家的讲解。
均衡饮食
经过春节假期的休息,人们已经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过大鱼大肉洗礼的胃需要“减负”。 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师副主任蔡华表示,春季养生应从健康饮食、均衡营养开始,为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三餐要定时定量。 调整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早餐和晚餐吃好,尽量减少夜宵。 研究表明,规律的饮食习惯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促进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帮助食物的消化。 因此,在进餐期间,无论是否感到饥饿或有时间,都应该摄入一定量的食物。 建议早餐时间为6:30-8:30,午餐时间为11:30-13:30,晚餐时间为18:00-20:00。
其次,粗细结合,蔬菜、水果不能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以保证三大常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食物多样化是指日常膳食应包括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等,合理组合搭配,保证人体膳食平衡。身体。 避免饮料和酒精。 同时,春季应注意温热食物。 葱、姜、韭菜应适量食用。 应经常食用胡萝卜、卷心菜等黄色和绿色蔬菜。
第三,坚持吃到百分之七饱。 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不好,有时暴饮暴食,有时狼吞虎咽,经常饥饱过饱,给肠胃带来压力。 每顿饭应该吃70%饱,这样对身体最好。 七如何满? 由于每个人的体重和活动水平不同,科学的进食量也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七分饱是指感觉饱了就可以吃,也可以不吃。
呼吸健康、充满活力
受疫情影响,“羊康”后仍有不少人出现咳嗽、痰多的症状。 同时,春季气温波动较大,空气中花粉、柳絮、灰尘等过敏原较多,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蒋永亮表示,春季养肺对于健康非常重要。
蒋永良主任表示,早春寒冷多风的天气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下降。 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趁机侵入人体,特别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也容易复发或加重。 因此,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根据天气变化和身体状况及时增减衣物,防止风寒。 此外,春季也是哮喘高发期。 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摄入过敏食物,保持居室通风、清洁,外出时佩戴口罩。
从 COVID-19 感染中康复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要注意减少外界因素的刺激,如冷空气、烟雾等,并注意肺部基础疾病的变化,以免基础疾病加重和继发感染,导致呼吸困难。 如果出现咳血、剧烈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蒋永良主任介绍,对于肺部疾病患者来说,缩唇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改善肺功能的方法。 它可以延长病人的呼气过程,降低病人的呼吸频率,减少呼吸做功。 增加新鲜空气的吸入,放松全身肌肉,改善缺氧,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同时可以锻炼胸壁的肌肉,提高腹肌的活力,减少耗氧量,减轻和改善膈肌疲劳。 方法如下:坐下,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然后撅起嘴唇,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呼气。 吸气与呼气的比例为1:2。 用鼻子吸气,吸气1、2、3秒; 用嘴呼气,吹口哨,呼气1、2、3、4、5、6秒。 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科学体育
春天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 加强锻炼可以使人体气血通畅,疏散积滞,防患于未然。 还可以开拓心胸、强身健体、提高人体免疫力。 湖南省人民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王静提醒,春季锻炼应把握三个原则:
首先要把握好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户外锻炼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但需要注意的是,户外锻炼不宜过早。 建议等太阳出来、雾气散去后再运动。 最好选择下午5点到7点之间。 老年人和“养康”人群在恢复3周后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不要做过头了。 在不疲劳的前提下,一些温和舒缓的运动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太极拳、慢跑、做操、体操等,活动关节、伸展四肢。 其次,适当热身和伸展。 运动前,人体的肌肉和韧带都比较僵硬。 因此,运动前应做一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热身运动,运动后应放松肌肉。 最后,使用正确的姿势并保护自己。 正确的运动姿势可以让运动变得更轻松,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受伤肠胃病人的养生方法,更健康。 同时,选择合适的运动器材,观察运动后的反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不要空腹运动。 运动前喝点水、吃点东西,避免空腹运动时出现低血糖。
通讯员 吴景潇湘 晨报记者 夏胜
新闻线索爆料渠道:从应用市场下载“陈毅视频”客户端,进入“陈毅求助”专题; 或拨打陈视频新闻热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