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疾病名称】:牙痛
[别名]:无
【疾病类别】:耳鼻喉科
【病理证候】:
中医认为:风热侵袭,风火邪毒侵袭,损伤牙体及龈肉,邪气聚结,气血凝滞,气孔不通,瘀血阻脉而致。疾病。 另外,手脚的阳明经是下牙、上牙、大肠、胃。 热邪或风邪袭经,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上经而引起牙痛。 肾主骨,齿主骨。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也会引起牙痛。 还有的人吃太多的糖醋食物,以及那些口不洁、污秽烂牙而受痛苦的人。 因此,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气穴通畅与否,其次是手足阳明经和肾经。 中医认为牙痛是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虫蛀牙齿所致。 牙痛的中医证型常见有风火型牙痛、风热型牙痛、胃火型牙痛、虚火型牙痛等。
1.风火型牙痛证:牙痛,牙龈红肿疼痛,遇冷则痛少,遇风热则疼痛剧烈,或发热,恶寒口渴,舌质红,苔白干,浮动脉冲数。 证候分析:因火,为阳明克火及风热之邪,风火上炎而引起牙痛。 牙齿受寒痛减。 适用于疏风泻火、解毒。 辨证治疗:祛风清火,解毒消肿。
2、风热型牙痛证:牙痛呈阵发性,风吹时发作,患处受冷疼痛减轻,遇热疼痛加重,牙龈红肿。全身浮肿,可有发热、恶寒、口渴、舌质红、苔白干、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袭,火郁牙龈,瘀血阻脉,故齿痛,遇风则牙龈红肿; 风邪外攻,以热战。 辨证治疗:宜疏风散热。
3、胃火型牙痛证:牙痛剧烈,牙龈红肿,或脓液渗出,颌面牵拉疼痛,头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结求医网,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足阳明胃经沿齿行行,胃火炽盛,沿经蒸牙龈。 “体内的火最强,但胃的火最强。” 火升到牙齿上,所以牙齿疼痛,牙龈红肿。 火旺时,伤脉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脓。 若火热持续,则面颊颊部浮肿; 邪热上扰,则头痛;邪热上扰,则头痛。 热会损伤津液,所以口渴饮水、便秘、口臭、舌苔黄厚、脉数数,都是胃、脏腑有热的表现。 辨证治疗:清胃泻火,宜用清胃散。
4、虚火型牙痛证:牙痛隐晦微痛,牙龈微红微肿,日久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伴有心烦失眠、头晕,舌红嫩,脉细。 证候分析:肾阴虚,虚火上炎,结于牙龈,故牙齿无光泽或微痛,牙龈微红微肿。 虚火久烧,牙龈受损失养,出现萎缩。 肾主骨,齿为骨。 肾虚失儒,牙龈萎缩,故牙齿不实,而牙根浮浮,咬合无力。 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有利于虚火的炽盛,故午后疼痛较重。 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就会出现腰部疼痛。 阴虚髓海不足,则出现头晕目眩; 火虚伤津发烧牙齿酸痛,导致咽干,但不宜饮酒过多。 舌质红嫩,无苔浊,脉细数,是阴虚的表现。 辨证治疗:宜滋阴降火。
【临床症状】:
牙痛是一种常见病。 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疼痛、面颊肿胀等。早期牙龈发痒、不舒服、有口臭,随后牙龈红肿、变软,容易出血、疼痛和反复发作。 牙龈和牙根处的牙周韧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破坏,形成一个称为牙周袋的袋子。 袋内常有脓液溢出,炎症不断扩大,可成为牙周脓肿。 先硬,后软,有波动感,能自行刺穿,有脓流出来。 排脓后,疼痛可以减轻,也可以复发,非常痛苦。
【防范措施】: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2)发现蛀牙并及时治疗。
(3)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淀粉类食物。
(4)宜多吃清胃火、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菱角、芹菜、萝卜等。
(5)忌饮酒及辛辣食物。
(6)脾气急躁,容易发怒会诱发牙痛,宜心胸开阔,心平气和。
(7)保持大便通畅,不要让粪毒侵袭。
(8)不吃坚硬的食物,少吃酸、冷、热的食物。
(9)针灸对除龋齿暂时止痛外的一般牙痛有较好的疗效。
(10)应与三叉神经痛鉴别。